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4年  第30卷  第6期

封面
2024 年 6 期封面
2024, 30(6).
摘要 (78) PDF (3935KB)(19)
摘要:
目次
2024 年 6 期目次
2024, 30(6): 1-2.
摘要 (77) HTML (40) PDF (462KB)(12)
摘要:
地应力与构造应力场
基于钻孔岩芯饼化现象的地应力估算方法探究及应用
闫绍坤, 王成虎, 高桂云, 刘冀昆, 代向前
2024, 30(6): 865-877. doi: 10.12090/j.issn.1006-6616.2023196
摘要 (432) HTML (70) PDF (2032KB)(84)
摘要:
岩芯饼化是在高地应力环境下产生的典型现象之一,其形成的岩饼的几何特征、断面形态与原地应力状态具有相关性,并且产生该现象的部位可能不适宜直接进行原地应力测量。为获得更全面、来源更广泛的地应力数据,依据该现象,基于饼化岩芯现场测量数据与原地应力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地应力估算,所得结果对地应力测量数据具有补充完善的作用。依据岩芯饼化国内外研究相关假设和理论,分析岩芯饼化现象发生过程中出现的岩芯断面应力和岩芯内部能量变化情况,测量饼化岩芯的物理性质、几何特征,结合其原岩应力状态,构建基于岩芯饼化特征的地应力估算公式,并与其他公式作对比。对辽宁丹东大连山钻孔内出现岩芯饼化的30~120 m深度段73块代...
直立走滑断层凹凸体附近闭锁程度和应力积累的时空演化:来自三维黏弹性数值模拟的视角
李烨波, 黄禄渊, 姚瑞, 田意伟, 杨树新
2024, 30(6): 878-892. doi: 10.12090/j.issn.1006-6616.2023134
摘要 (334) HTML (50) PDF (1578KB)(71)
摘要:
了解断层凹凸体附近的运动学状态和应力积累对于评估其地震危险性至关重要。断层的闭锁程度被广泛用来刻画断层的震间运动学特征,但断层闭锁程度空间分布与凹凸体位置之间的关系很少被人关注。除此之外,地球介质的流变作用如何调节凹凸体附近滑动亏损和剪应力积累速率的时空演化目前仍不清楚。为揭示凹凸体对震间变形以及应力积累的调节作用,构建了包含直立走滑断层的三维弹性/黏弹性有限元模型,采用接触算法考虑凹凸体的闭锁作用,讨论单一凹凸体附近闭锁程度和剪应力积累速率的时空变化,并通过鲜水河断裂的实例对基于断层闭锁的震间变形方法进行验证。研究结果显示:由于凹凸体的锁定作用,距离凹凸体一定范围的断层面无法完全自由滑动,导...
能源地质
沉积微相在致密砂岩可压裂性分析中的应用−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7段为例
王冠民, 祝新怡, 刘海, 陈帅, 石晓明, 胡津
2024, 30(6): 893-905. doi: 10.12090/j.issn.1006-6616.2024004
摘要 (245) HTML (53) PDF (3635KB)(57)
摘要:
沉积特征差异是控制储层非均质性的关键因素之一,利用沉积微相来分析储层的非均质性通常是油气田开发和储层甜点预测的重要手段,也可以尝试用其评价致密砂岩储层的可压裂性。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7段(长7段)的致密砂岩为研究对象,在通过岩芯、测井等资料识别不同沉积微相类型基础上,利用全岩X射线衍射(XRD)分析、铸体薄片观察得到致密砂岩样品的矿物成分和结构参数,并结合岩石力学实验,采用脆性指数和三轴抗压强度的比值来表征岩石的可压裂性。将致密砂岩的沉积微相、成分结构和可压裂性进行对比分析后得到以下认识:长7段致密砂岩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和席状砂2种沉积微相,不同沉积微相之间的矿物成分、结构存在明显差...
地质灾害与工程地质
基于微动探测的四川德达古滑坡空间结构特征与形成机理研究
邱振东, 郭长宝, 杨志华, 吴瑞安, 闫怡秋, 张怡颖, 靳峰, 陈文凯
2024, 30(6): 906-920. doi: 10.12090/j.issn.1006-6616.2023183
摘要 (573) HTML (75) PDF (7258KB)(87)
摘要:
青藏高原东部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极为复杂,位于该区金沙江流域等高山峡谷区的大型古滑坡具有发育密度大、空间结构复杂等特点,由古滑坡蠕滑变形及复活引起的灾害危害性强。德达古滑坡是位于四川省巴塘县德达乡的一个大型古滑坡,受查龙−然布断裂活动影响,德达古滑坡空间结构特征复杂,滑坡前缘呈现局部复活变形。文章采用遥感解译、现场调查、微动探测和工程地质钻探等工作手段,查明了德达古滑坡的空间结构特征。研究表明,德达古滑坡在平面上分为德达I号滑坡体(I)、德达II号滑坡体(II)和德达古滑坡后壁(Ⅲ)3个部分。通过微动探测结合钻探验证,提出了浅层滑带和深层滑带的微动横波速度划分方案,方案对滑带深度识别相对误差一般...
大厚度非连续湿陷性黄土浸水变形特征分析
刘建磊, 卫童瑶, 惠寒斌, 姜耀飞
2024, 30(6): 921-932. doi: 10.12090/j.issn.1006-6616.2023174
摘要 (379) HTML (63) PDF (3814KB)(39)
摘要:
非连续分布的黄土地层在中国关中平原地区广泛分布,由于其特殊的地层结构,在评价地基湿陷性时自重湿陷量的室内计算值与现场实测值有较大的差异。为此,文章以关中盆地渭河北岸黄土塬地层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室内湿陷性试验和现场大型试坑浸水试验,对比了现场与室内湿陷量差异的影响因素。同时在结合数值计算的基础上,分析了现场浸水试验的渗流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场地现场试验和室内试验的自重湿陷量比值小于0.1,产生此差异的原因包括黄土地层的非连续性和不均匀性、室内试验的取样扰动因素以及现场试验的浸水条件差异;黄土的非连续性形成的层拱效应是造成室内试验与现场试验差异的主要原因,其削弱了部分向上传递的变形、阻碍了向下传递...
第四纪地质与环境
运城盐湖形成演化与盐离子来源
寇琳琳, 李振宏, 夏彩香, 韦利杰, 董晓朋, 王森, 崔加伟, 黄婷, 南德斌
2024, 30(6): 933-951. doi: 10.12090/j.issn.1006-6616.2024003
摘要 (746) HTML (79) PDF (4734KB)(73)
摘要:
运城盐湖位于汾渭地堑系的核心部位,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开发较早的盐湖,但对其基础地质背景的研究却相对薄弱,缺乏统一的认识。文章聚焦新生代地貌巨变过程与汾渭地堑系形成、黄河贯通三门峡峡谷东流入海与三门古湖消亡、汾河改道退出运城盆地与运城盐湖形成以及中条山北缘断裂持续活动形成山前凹陷4个主要阶段,探讨运城盐湖的形成演化过程,并结合区域上重点层位的地球化学元素分析,探讨盐湖盐类物质的主要来源。研究结果显示,古近纪至新近纪中新世中期,中国大陆东部的滨太平洋构造域和西部的青藏高原构造域共同开启了运城盐湖演化的序幕;距今约70万年的早—中更新世,黄河贯通三门峡峡谷东流入海,三门古湖消亡,运城盐湖的雏形开始形成...
松嫩平原东部WKZK01钻孔第四纪地层岩性特征及环境地质意义
陈阳阳, 杨柯, 于俊博, 张起鹏, 杨志伟, 乔绍忠, 刘佳城, 刘学, 王晨晨
2024, 30(6): 952-964. doi: 10.12090/j.issn.1006-6616.2023149
摘要 (307) HTML (60) PDF (1513KB)(61)
摘要:
松嫩平原东部第四纪地层特征研究对于了解区域气候变化和沉积环境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关于该区的第四纪地层研究较少,从而限制了对该区气候环境变化机理的理解。文章选择松嫩平原东部望奎WKZK01钻孔岩芯为研究对象,在岩性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光释光、孢粉和粒度等测试方法,对比分析哈尔滨荒山剖面的相关成果,对钻孔第四纪地层划分及所反映的沉积环境进行了探讨。将望奎县第四纪地层由老至新划分为:中更新统荒山组、中更新统哈尔滨组、上更新统顾乡屯组,无全新统坦途组。钻孔揭露荒山组厚13.05 m,为湖泊相,孢粉带I−1记录了中更新世早期凉干气候;哈尔滨组厚24.05 m,为湖泊相,孢粉带I−2记录了中更新...
活动构造与地震
2016年和2022年青海门源强震活动的InSAR形变观测与区域强震危险性分析
程燕, 蒋亚楠, 侯中健, 曾锐, 罗袆沅
2024, 30(6): 965-977. doi: 10.12090/j.issn.1006-6616.2023197
摘要 (260) HTML (43) PDF (5022KB)(42)
摘要:
30多年来青海省门源县先后经历了3次强震,显现出活跃的地震活动。3次地震的震源机制存在显著差异,且震中均位于冷龙岭断层附近。为定量分析门源地震序列的活动特征,利用InSAR技术测量2016年和2022年门源地震引发的地表形变,详细分析了同震形变场的空间特征及发震断层,并据此建立了断层模型,通过最速下降法(SDM)获得2次地震的精细滑动分布,最后基于静态库仑应力变化评估了2022年门源MW 6.6地震对该区域及周边断层的应力扰动。研究发现2016年地震同震形变场表现为单一的椭圆隆升中心,运动属性以逆冲为主;而2022年地震形变场空间分布较为复杂,呈Y型分布,破裂走向自西向东有轻微变化,以水平形变...
2021年阿克塞MS 5.5地震区形变特征及发震机制研究
邹小波, 李兴坚, 邵延秀, 袁道阳, 邱江涛, 尹欣欣, 寇俊阳
2024, 30(6): 978-990. doi: 10.12090/j.issn.1006-6616.2023125
摘要 (262) HTML (42) PDF (8478KB)(56)
摘要:
2021年8月26日甘肃阿克塞党河南山地区发生了MS 5.5地震,震中位于阿尔金走滑断裂与祁连山西段挤压逆冲断裂的构造转换区。明确此次地震的形变特征及发震机制,有助于认识边界走滑断裂与逆冲断裂系之间应变分配和构造转换的大陆动力学问题,同时对祁连山西段的地震危险性评价也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远近场地震波形联合反演(the generalized Cut-and-Paste joint, gCAPjoint)此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通过对地震序列走时信息以及地震前后的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影像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了此次地震序列的精确空间位置和同震形变场。...
基础地质与区域地质
不同变质条件下变基性岩中磷灰石地球化学特征:以古元古代华北中部造山带为例
杨钰清, 高彭, 张健, 刘晓光, 程昌泉, 尹常青, 钱加慧
2024, 30(6): 991-1011. doi: 10.12090/j.issn.1006-6616.2024046
摘要 (344) HTML (65) PDF (5382KB)(79)
摘要:
磷灰石是一种常见的副矿物,在各种岩石类型中均有产出,其U-Pb年龄、微量元素(特别是REE、Th、U和Sr等)和Sr-Nd同位素组成可提供重要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信息。目前对于其在造山过程中不同变质级别下的地球化学行为的研究并不清楚。作为古元古代典型的陆−陆碰撞造山带,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记录了一套从绿片岩相、经角闪岩相至麻粒岩相的完整变质岩石组合,因而是研究基性岩变质演化过程磷灰石地球化学属性的理想区域。文章在中部造山带的五台—恒山地区系统采集了绿片岩、斜长角闪岩和基性麻粒岩样品,并对不同变质级别变基性岩中的磷灰石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学和微量元素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绿片岩样品中含有岩浆成因和变质成...
南秦岭长角坝群低庄沟组的锆石U-Pb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刘志慧, 刘晓春, 陈龙耀, 郑光高, 胡娟
2024, 30(6): 1012-1027. doi: 10.12090/j.issn.1006-6616.2024027
摘要 (285) HTML (47) PDF (3231KB)(58)
摘要:
长角坝群出露于南秦岭佛坪地区,是该构造带内残留的少数研究程度较低的地层之一,其物质组成、形成时代一直缺乏准确的限定,进而制约了对南秦岭的构造归属和构造演化的深入研究。文章对长角坝群内低庄沟组变质沉积岩开展了岩石学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所取2个样品的碎屑锆石年龄主要峰值为810~835 Ma, 最年轻的年龄区间为600~700 Ma,最大沉积时代为新元古代。这与同为长角坝群、出露最广泛的泥盆纪黑龙潭组具有明显的时代差异,显示了长角坝群物质组成的复杂性。此外,低庄沟组的碎屑锆石年龄谱系特征与用于对比测试的另一个碎屑锆石最小年龄峰值为718 Ma、主要峰值为810 Ma的佛坪群样品高度相...
成果快讯
海南铺前湾发现北宋年间地震海啸记录
王超群, 孙东霞, 杨肖肖, 张耀玲, 贾丽云, 张磊, 韩建恩, 胡道功
2024, 30(6): 1028-1030. doi: 10.12090/j.issn.1006-6616.2024121
摘要 (264) HTML (58) PDF (3372KB)(47)
摘要:
总目次
2024 年总目次
2024, (6): 1030-1030.
摘要 (50) HTML (37) PDF (385KB)(6)
摘要:
封二
封二
2024, 30(6).
摘要 (59) PDF (4050KB)(12)
摘要:
封三
封三
2024, 30(6).
摘要 (57) PDF (4050KB)(7)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