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地质力学学报》第四届编辑委员会
Editorial Board of Journal of Geomechanics

阅读次数:
  • 分享到: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主  编

邢树文,男,1963年7月生,博士,研究员,现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地质学会理事、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地质力学学报》主编。主要从事区域地质、矿床地质研究工作。先后承担、参加国家重大专项、国家科技平台项目、自然资源部等10余个科研及地调项目(课题)。对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中国东北部陆缘构造演化与多金属成矿作用、辽吉元古代裂谷带构造特征与成矿规律、北方沉积变质富铁矿成矿机理等开展较深入研究,获得重要创新性认识和成果,为国家资源安全保障、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矿产地质科技支撑。出版专著3部,主编图集1部,发表论文20余篇。

常务副主编

王宗秀,男,1959年10月生,博士,研究员(二级),博士导师,现任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构造物理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科技委委员。主要从事造山带、构造变形、区域地质、构造改造与油气保存研究工作。先后承担、参加国家973、国家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新疆305、地矿部、自然资源部、中石油总公司、中石化总公司等20余个科研项目(课题)。对鲜水河构造带、松潘-甘孜滑脱型山链变形模式、辽南中生代板内变形、新疆东部盆山构造格局的形成演化、东天山中生代以来构造演化与金属矿产的剥露、天山古亚洲洋盆洋陆转化过程、巴颜喀拉山地区的构造变形样式及变形组合、华蓥山-雪峰山变形带多层次滑脱变形与油气保存有利条件、剪切作用(剪切变形)对页岩气储层储集性能的影响、构造变形特征(构造改造)对页岩气富集与保存的影响、华南东部中生代构造过程对成矿的控制等进行过系统研究,获得诸多创新性认识和成果。出版专著12部,主编文集1部,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地矿部科技成果二等奖2项,获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

姓名 

职称

单位

科研领域

荣誉编委

李廷栋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区域地质研究和地质编图

康玉柱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油气田勘探

石耀霖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大学

固体地球物理,地球动力学数值模拟

董树文

教授

南京大学

构造地质与深部地质研究

龙长兴

研究员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地质力学

邓  军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矿床学及区域成矿学

主编

邢树文

研究员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地质力学;构造地质;矿田构造;矿床地质;油气地质

副主编

王宗秀

研究员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构造地质;油气地质

马寅生

研究员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构造地质;油气地质

胡健民

研究员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构造地质与活动构造;区域地质;前寒武纪地质;南极地质

刘晓春

研究员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变质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

王根厚

教授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地质力学;矿田构造地质学;区域构造与显微构造;应用构造地质学

谭成轩

研究员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地质灾害;构造地质;地应力

韩润生

教授

昆明理工大学

构造成矿动力学;矿床学;隐伏矿床预测

吴中海

研究员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新构造与活动构造;第四纪地质;构造地貌

孙知明

研究员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古地磁学;大地构造学

郭  涛

副研究员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矿田构造;地球化学

委员

(按姓氏首字母排序)

陈群策

研究员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地应力测量技术;构造应力场分析

陈宣华

研究员

中国地质科学院

地质力学;构造地质学;构造地球化学;构造热年代学;伸展构造;矿田构造;地球深部探测;深部地质调查;中亚造山带;特提斯构造域

陈衍景

教授

北京大学

区域矿床学

陈正乐

研究员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构造地质与矿床学

CHEN Zhuoheng

谌卓恒

研究员

加拿大地质调查局,加拿大

能源地质;应用数学地质

邓乃恭

研究员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地质构造;区域地质;石油地质和地震地质学研究

丰成友

研究员

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

矿床地质;矿床地球化学;成岩成矿年代学;区域成矿规律及找矿评价

郝爱兵

教授级高工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基性超基性岩及其矿产

郝梓国

研究员

《中国地质》中英文编辑部

岩石与矿床学

JI Shaocheng

嵇少丞

教授

蒙特利尔综合理工学院,加拿大

构造地质;大地构造物理

李  滨

研究员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工程地质与地质灾害

李东旭

教授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构造地质;区域地质;地质力学理论与应用;地球动力学;地球系统科学

李建华

研究员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南秦岭和华南中—小尺度构造变形与区域大地构造解析

李振宏

研究员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油气地质;区域地质;沉积盆地分析

李志忠

研究员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地质遥感;遥感图像处理;生态调查;固体矿产、油气和土地生态等领域的应用研究

林爱明

教授

京都大学

地震构造

廖椿庭

研究员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岩石力学与工程;地应力及其应用

刘文灿

教授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区域地质调查;矿产地质调查;构造地质学;矿田构造

刘永江

教授

中国海洋大学

区域大地构造;盆地构造演化;造山带演化;洋陆过渡带构造演化研究

刘正宏

教授

吉林大学

显微构造;大陆构造;造山带构造;实验构造

吕古贤

研究员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区域地质;地质力学;矿田地质;矿床地质;构造地球化学;构造物理化学;资源评价

吕庆田

研究员

中国地质科学院

勘探地球物理;地球深部探测

吕志成

研究员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矿床学;矿产勘查及矿产地球化学

乔彦松

研究员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全球气候变化的地质记录和环境变化的灾害效应

孙丰月

教授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热液矿床成矿理论与预测;区域成矿作用

孙  萍

研究员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地质灾害机理与风险防控、岩土体力学、斜坡稳定性

王文磊

研究员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数学地质;矿产普査与勘探;矿产资源定量预测预评价;GIS 空间分析:多重分形、地物化遥数据信息分析

吴  芳

高级工程师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生态环境;矿山环境

吴淦国

教授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区域构造;矿田构造与成矿预测

吴树仁

研究员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区域地壳稳定性;区域工程地质和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研究

吴珍汉

研究员

中国地质科学院

区域地质;构造地质;活动构造;大陆动力学

谢富仁

研究员

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

构造地质;活动构造;构造应力场;地球动力学;地震区划与地震灾害防御

许德如

教授

东华理工大学

成矿构造学;大陆边缘构造与成矿;矿田构造与矿产资源预测

徐锡伟

研究员

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

活动构造与地震

徐学义

研究员

中国地质调查局

岩石学;区域地质学;区域成矿

杨树新

研究员

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

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矿业工程

杨兴科

教授

长安大学

构造与成矿关系;矿田构造;成矿规律与找矿预测;深部地质;三维建模

杨振宇

教授

首都师范大学

大地构造学;全球变化及海陆块体格局变化研究

殷跃平

教授级高工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地质灾害调查;监测与防治

张  达

教授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构造地质学;矿田构造学;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

张会平

研究员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构造地貌;河流地貌及其年代学等方面的研究

张拴宏

研究员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区域地质与大地构造;构造变形;前寒武纪地质学;岩浆岩岩石学

张永双

研究员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工程地质与地质灾害

张岳桥

教授

南京大学

新构造和活动构造;大地构造;盆地分析

张作衡

研究员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矿床学与矿床地球化学;成矿年代学;区域成矿规律;祁连山、西秦岭和新疆天山区域地质和成矿规律;铁、铜、金、钨、钼、镍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

朱立新

研究员

中国地质调查局

地球化学勘查


  • 分享到: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阅读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