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6年  第2卷  第2期

显示方式:
地应力与油气运移
王连捷, 张利容, 袁嘉音, 王薇
1996, 2(2): 3-10.
摘要 (155) PDF (450KB)(16)
摘要:
本文途述了地应力作用下引起的岩石变形及孔隙压力,给出了孔隙岩层中流体的微分方程及有限元公式。在地应力测量及应力场模拟的基础上对辽河油田进行了运移势场的计算,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依据。
声发射法测量古今应力在油田的应用
孙宝珊, 丁原辰, 邵兆刚, 周新桂, 汪西海, 张大权
1996, 2(2): 11-17.
摘要 (148) PDF (463KB)(17)
摘要:
作者采用声发射法测量了塔北油田、中原油田的古今应力值,并用实测数据反演模拟了中原油田的构造应力场。出油井现今最大主应力值低于非出油井的特点可直接用于评价含油构造与非含油构造,而且,测量现今应力的大小为油田开发注水压裂的泵压参数的选取和开采层系的划分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塔里木盆地北部油田古应力的AE法测量
丁原辰, 孙宝珊, 汪西海, 邵兆刚, 周新桂
1996, 2(2): 18-25.
摘要 (136) PDF (566KB)(21)
摘要:
本文在阐述了声发射(简称AE-Acoustic Emission)法测量古构造应力的可行性之后,着重介绍了测量古应力与测量现今应力在方法上的不同之处。作者采用AE法测量了塔里木盆地北部油田古应力,并得出该区喜马拉雅期有2幕主要构造运动;燕山期有3幕主要构造运动;古生代有2-3幕主要构造运动的认识。喜马拉雅构造运动在该区占主导地位。
应力驱动与油气运移势场的剖面研究
冯向阳, 沈淑敏, 刘文英
1996, 2(2): 26-30.
摘要 (136) PDF (346KB)(16)
摘要:
油气的生成运移和聚集是石油地质过程的主要组成部分,油气藏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地质历史过程。本文以构造应力场是油气运移和聚集的主要驱动力为观点,对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的典型储油构造型式进行了剖面上运移势场的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应力场低值区与运移场低值区相对应,并且运移势场低值区与油气藏对应很好。
汾渭与贝加尔裂谷系相似性的统计分析
吴珍汉, 崔盛芹, 王连庆, 马寅生
1996, 2(2): 31-40.
摘要 (148) PDF (653KB)(14)
摘要:
在野外观测与遥感综合解译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区内已积累的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应用统计分析方法,从7个方面分别计算分析了汾渭与贝加尔裂谷系的相似性系数。显著性统计检验表明,两裂谷系在几何形态、三维构造格局、历史与现今活动性各方面都存在显著的相似性。
结合空间测量与两裂谷系现今构造应力场的实测资料分析,推断汾渭与贝加尔裂谷系高度相似性产生的动力学机制与东亚大陆这一地带南、北块体间不等速西向运动所造成的大规模S形张裂作用存在成因联系。
根据断层泥的微观特征探讨断层的活动性
张秉良, 方仲景, 李建国, 崔四平
1996, 2(2): 41-46.
摘要 (322) PDF (542KB)(20)
摘要:
含有粘土矿物的断层泥在断层中分布较广,且易于变形,能较好地记录断层活动的历史。本文以含有粘土矿物的断层泥为试样做粘滑、蠕滑模拟实验,将实验产物与原断层泥的显微结构特征相对比,结合宏观地震地质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认为断层泥的显微结构特征与断层的粘滑、蠕滑运动有一定的关系。
碳酸盐岩石变形显微构造与宏观构造关系研究
刘文灿, 李东旭, 张达
1996, 2(2): 47-54.
摘要 (179) PDF (587KB)(19)
摘要:
碳酸盐岩石变形组构及其优选方位的实验研究得到比较完善的发展,但应用于解释自然界复杂的地质构造变形还存在许多困难。本文将碳酸盐岩微观构造分析与宏观构造研究紧密结合,重点研究了浅层次(铜陵地区)和中-深层次(北淮阳地区)构造环境中碳酸盐岩的显微构造特征、变形行为及所揭示的宏观构造信息,为一系列地质问题的分析提供了充分的微观依据。
凤凰山花岗岩体构造系统分析及侵位机制
李东旭, 张达, 刘文灿, 杜子图
1996, 2(2): 55-65.
摘要 (155) PDF (727KB)(15)
摘要:
本文从宏观上对凤凰山岩体的区域构造位置、岩体侵位前后的构造演化过程及岩浆侵位时的动力学条件进行了论述;对岩体内部及接触带的面理、线理进行了磁组构测量、显微构造观察、包体应变测量及X光组构分析等系统研究,最终获得如下结论:该岩体侵位除有膨胀作用外,在岩体侵位后期还有过旋转运动,而且岩体侵位受到NNE向左旋剪切作用控制。
郯庐断裂带构造演化的数值分析
武红岭, 陈柏林, 王小凤, 王薇
1996, 2(2): 66-74.
摘要 (167) PDF (657KB)(25)
摘要:
本文用粘性牛顿流体有限元数值方法模拟郯庐断裂带主要构造演化阶段的应力场、形变场和运动速率,探讨各构造期的动力来源、边界力的作用方式及岩石物性的影响作用。旨在进一步说明郯庐断裂带多期、多次和性质各异的构造活动与华北陆块、下扬子陆块、西太平洋板块、菲律宾板块等构造单元的运动密切相关。除了东亚大陆周边板块运动造成的推力,与此相伴的地热异常也是构成郯庐断裂带各期应力场,特别是拉张期应力场特征的重要动力条件之一。
接触预压式元件钻孔变形法地应力测量数值处理
张凡, 潘立宙
1996, 2(2): 75-82.
摘要 (193) PDF (474KB)(19)
摘要:
在现有的采用接触预压式元件的钻孔变形法地应力测量中,不论是用哈斯特率定法还是围压率定法,在计算孔壁的折算位移时都存在着不足。1984年潘立宙首先指出了这些不足,并给出了计算孔壁折算位移的精确公式[1]。但由于公式中的某些参数不能直接获得,所以公式一时无法应用于实际测量。本文通过有限元法的数值计算,确定了文献[1]的计算公式中的参数值,从而得出了用以往方法计算折算位移所产生的误差。又经过数值的量级比较,明确了文献[1]的公式中所考虑的那些对计算折算位移有影响的因素的主次。
辽宁小东洋河金矿区构造控矿规律的数值模拟
姜喜荣, 赵寅震, 王连捷
1996, 2(2): 83-89.
摘要 (179) PDF (459KB)(14)
摘要:
作者对小东洋河金矿区地质构造进行了研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给出一种预测隐伏金矿体的新方法。作者在野外详细调查研究同成矿构造体系和主要成矿阶段的基础上,剔除主要成矿阶段以后形成的构造和地质体,以主要成矿阶段及其以前的构造和地质体为依据,建立实验模型,用有限元法模拟该区同成矿构造活动前后应力场和应力降,以同成矿构造应力场中应力集中区与应力降高值区套合部位作为金矿预测靶区,其结果与已知矿点和随后获得的地球化学异常吻合。
高温高压下成矿元素运移聚集模拟实验
陈正乐, 周显强, 杨农, 陈宣华
1996, 2(2): 90-93.
摘要 (130) PDF (287KB)(18)
摘要:
通过不同温度和压力下岩块受力变形的模拟实验,证实了岩块受力变形导致成矿元素的迁移和富集,发现了高温高压下不同元素在同一温压条件下和同一元素在不同温压条件下具有不同的迁移和富集规律。实验表明,构造应力对许多内生金属矿产的形成、矿产中成矿元素的分带现象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张河湾水库地区断层的ESR年龄测定
张淑坤, 孙家树, 汪西海, 丰彦薇
1996, 2(2): 94-96.
摘要 (129) PDF (206KB)(18)
摘要:
本文叙述了电子自旋共振(简称ESR)法所测定的河北省张河湾水库F1、F7断层的年龄,将ESR年龄和以往测试的TL年龄进行对比,两种方法测试结果基本吻合,证明ESR测定第四纪断层的可能性,F1、F7断层的年龄值均大于定义的活动断层年龄值下限(1.1×104a)。因此,它们不属活动断层,这个结论也被其它地质观测手段所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