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0年  第6卷  第1期

显示方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地质工作与中国地质科学院的历史使命
张彦英
2000, 6(1): 1-3.
摘要 (116) PDF (87KB)(5)
摘要:
今天是李四光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日,第六届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颁奖及《中国地质学》(扩编版)首发式同时进行。现在又召开地质力学学术讨论会,这都是地学界的重大事件。
软流层静压推力及其板块动力学意义
魏东平
2000, 6(1): 4-14.
摘要 (233) PDF (566KB)(8)
摘要:
地幔软流层之上漂浮着地球板块,软流层对板块存在流体静压——软流层静压推力。对海洋板块而言,软流层静压推力在物理意义上与传统的分布力型洋脊推力没有差别。假定板块内部的应力场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互相解耦,可利用二维球壳有限单元模型计算板内应力场的水平分量,并根据重力均衡理论计算其竖直分量,进而计算其差分应力场。
利用软流层静压推力的概念,在研究有关的板块动力学问题时,能够充分利用观测资料中的应力状态信息作为约束条件,简明有效地解释部分海洋与大陆过渡区域及重力非均衡区域的复杂应力场图象。
大陆漂移的动力学模式和试验模拟结果
钱维宏
2000, 6(1): 15-21.
摘要 (276) PDF (251KB)(14)
摘要:
基于地球形成早期阶段固体内核和流体外核角动量交换关系,首先给出了描述大陆漂移的一个数学模型,然后从这一模型出发得到一个最简动力学模式。应用这一模式模拟了理想大陆板块的漂移和岛屿的形成,模拟结果可以解释一些实际地形和山脉的分布。
用物理模拟研究地幔上隆与大陆裂陷伸展
周永胜, 李建国, 王绳祖
2000, 6(1): 22-32.
摘要 (178) PDF (495KB)(5)
摘要:
通过脆延性双层模型,在满足相似要求的前提下,模拟了三种边界条件下的上隆与伸展。模拟结果表明:两侧边界固定时,上隆能产生拱张断裂,然而它引起的侧向分流比较小,基本不能形成伸展;存在半开放或开放边界时,可以产生大规模的伸展,但伸展主要沿上隆早期产生的张裂进行,显然,上隆产生的张裂为后续伸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上隆加速了延性层向开放边界方向流动,促进了伸展;另外,在上隆-伸展过程中普遍存在延性层被动上隆。这些实验结果说明,地幔主动上隆引起伸展是有条件的,需要边界条件的配合;被动上隆是普遍存在的,它是重力均衡作用的必然结果。
论构造筛分
丘元禧
2000, 6(1): 33-43.
摘要 (108) PDF (409KB)(12)
摘要:
该文系统论述复合构造的筛分方法和构造筛分的定义、内涵、基本原理、原则、定律和方法步骤,并结合我国区域地质实际和前人研究成果提出若干例证。该文是"论构造复合"的续篇,对我国及东亚-西太平洋复合构造域的复合构造体系的筛分作了若干说明。最后对星球级规模的全球复合构造体系的构造筛分也提出了一些设想。
略论华北地块北缘显生宙三类不同的造山作用
吴珍汉
2000, 6(1): 44-51.
摘要 (200) PDF (367KB)(10)
摘要:
华北地块北缘显生宙发育3种不同类型的造山作用。古生代,华北地块北缘处于古亚洲洋构造域,造山作用属陆缘俯冲-碰撞型,形成以EW向至NEE向为主的褶皱、逆冲推覆构造及韧性剪切带等构造类型。造山机制与古亚洲洋板块向南俯冲-碰撞导致近SN向构造动力的挤压作用密切相关。中生代,华北地块北缘处于西滨太平洋构造域,造山作用以陆内挤压型为主,形成以NE-NNE向与近EW向为主的多期不同方向的褶皱、逆冲断裂、推覆构造、韧性剪切带及局部地区的固态塑性流变构造等构造类型;造山动力以古太平洋(或Izanagi)板块西向俯冲导致NW-NWW向强烈挤压力为主。新生代,华北地块北缘虽仍属西滨太平洋构造域,但造山作用以陆内伸展型为主,裂谷作用与陆内伸展构造居主导地位,褶皱变形微弱,张性-张扭性断裂活动显著,形成现今盆-山构造地貌格局;造山动力以NW-NWW向主张应力为主。造山类型的两次重大转换分别发生于早、中三叠世与晚白垩世。
苏尼特左旗地区海西末——印支期构造活动特征
高德臻
2000, 6(1): 52-58.
摘要 (144) PDF (247KB)(8)
摘要:
该文对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地区NNE向褶皱的形态、褶皱成生时承受的轴向载荷、压缩量乃至断裂及韧性剪切带的形态和变形域进行了对比研究,划分了变形序次。在此基础上认为该区存在印支运动的构造形迹,且该形迹是在海西末期形成的构造形迹的基础上,在同一区域构造应力场持续作用下递进变形的产物。
深圳市东水西调输水隧洞工程构造活动性分析
孙叶, 赵娴, 徐祥银, 刘霆, 谭成轩, 扬耕, 阎全人, 叶维国, 杨世平, 何广海, 李淑芬, 孙东洵
2000, 6(1): 59-68.
摘要 (197) PDF (349KB)(10)
摘要:
在对深圳断裂带构造活动性演化分析的基础上,配合现今构造应力场平面和三维数值模拟,定量计算输水隧洞不同地段轴向与最大水平主压应力方向的夹角、深圳断裂带与隧洞交汇部位的现今活动量级范围以及深埋隧洞地段现今构造应力状态,为深圳市东水西调输水隧洞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班公湖-怒江断裂带的形成——二论大陆地壳层波运动
劳雄
2000, 6(1): 69-76.
摘要 (344) PDF (276KB)(11)
摘要:
班公湖-怒江断裂带是由4条断层组成的3个巨大弧形断裂带,带中发育晚三叠世至白垩纪沉积地层。自北而南,各断裂带及其南北两盘,有相继隆升的剥蚀带和与之相伴的凹陷沉积带,表明该区地壳曾发生强弱起伏、缓慢交替的层波运动。
埕岛地区古生界构造有限变形研究
戴俊生, 孟召平
2000, 6(1): 77-83.
摘要 (130) PDF (248KB)(5)
摘要:
该文将有限变形理论应用到埕岛地区古生界构造变形研究中。在基本构造特征和构造演化历史分析的基础上,将变形过程人为分解,建立了位移函数,计算了该地区古生界底面各点变形过程中位移矢量在东西、南北和铅垂方向的分量,定量描述了地质构造的变形特征,并分析了位移分量与构造活动期的对应关系。
鄂尔多斯盆地浩勒报吉淖全新世盐湖特征
田孝先
2000, 6(1): 84-89,94.
摘要 (157) PDF (232KB)(5)
摘要:
本文论述了鄂尔多斯盆地北中部浩勒报吉淖全新世盐湖矿床特征,阐明了湖表卤水化学成分、盐度、水化学类型、pH值等地球化学特征,并对盐湖的沉积结构、含盐量变化、矿床物质组成进行了全面研究。对成矿条件作了探讨,为合理开发该矿床提供了科学依据。
花岗岩石林(阿斯哈图)——一种新的地貌景观
钱方, 何培元, 郝治
2000, 6(1): 90-94,99.
摘要 (315) PDF (389KB)(12)
摘要:
首次在内蒙克什克腾旗境内的大兴安岭山脉的北大山上,发现世界罕见的花岗岩石林地貌景观。花岗岩石林是在特殊的内、外动力作用下形成的。花岗岩中的节理和裂隙是形成石林的构造基础;在古冰川、寒冻风化、风和水等外力作用下形成了石林。其形成和发育过程主要分为:冰川作用;寒冻风化作用;风蚀作用和夷平作用4个阶段。花岗岩石林地貌是花岗岩地貌和石林地貌中的一个新的类型,石林常成片出现,连绵几百米,宽几十米,相对高5~20 m个别石柱可超过20 m.石林连结如屏障,参差错落,雄伟险峻,美不胜收。花岗岩石林地貌也是旅游地学研究中的一个新内容。
大陆构造及大陆变形暨第六届全国地质力学学术讨论会简报
吴珍汉, 邓乃恭, 雷伟志, 朱永余
2000, 6(1): 95-96.
摘要 (142) PDF (31KB)(7)
摘要:
1999年10月25日至29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大学地质系、国家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五六二综合大队、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第四纪地质与第四纪冰川专业委员会、古地磁专业委员会、北京地质学会以及地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在地质力学研究所联合召开了"大陆构造与大陆变形暨第六届地质力学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代表共124人,分别来自国土资源部、国家地震局、中国科学院、教育部以及地矿、石油、冶金、核工业、有色金属不同产业部门的32个单位;有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的专家,也有长期从事野外地质调查与找矿勘探工作的学者。地质力学研究所名誉所长孙殿卿院士、陈庆宣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张彦英院长、董树文副院长,中国地质学会艾永德副秘书长、浦庆余处长、陈丛喜处长、郝梓国处长及第六届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广东省地矿局原总工程师覃慕陶先生出席了本次学术讨论会。会议得到主办单位和全体代表的全力支持与合作,开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