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9年  第25卷  第1期

目录
目录
2019, 25(1): .
摘要 (101) PDF (365KB)(16)
摘要:
本期目录
责任主编致读者——矿田构造研究与找矿预测
2019, 25(1): 1-2.
摘要 (94) PDF (395KB)(18)
摘要:
矿田构造与成矿研究
流体构造动力学与成矿作用
徐兴旺, 牛磊, 洪涛, 柯强, 李杭, 王学海
2019, 25(1): 1-8. doi: 10.12090/j.issn.1006-6616.2019.25.01.001
摘要 (242) HTML (199) PDF (12949KB)(48)
摘要:
流体是地球的重要物质组成,其构造作用与动力学是地质力学与构造学重要的研究方向。流体构造动力学是介于流体地质学、地质力学和构造地质学之间的一个交叉学科。文章介绍了流体构造动力学的概念、主要研究内容、流体的构造作用方式及构造类型与特征,总结了近年来在流体构造动力学与成矿研究过程中取得的一系列重要进展。主要有提出液压致裂的新动力学机制、发现斑晶堆积构造并指出斑岩是岩浆房中部分结晶残余岩浆再侵位的产物及发现并厘定构造混积岩等多个方面,总结了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指出流体作为构造作用的主要参与者和重要组织者,不仅对成矿流体的运移通道及其沉淀与就位的空间进行开拓,更重要的是作为载体运移、富集成矿元素并为最终成矿奠定基础。
冀北地区龙头山铅多金属矿床的发现及地物化综合找矿模型的建立
王建, 朱立新, 马生明, 周伟伟, 陈风河, 苏振华, 贾志超
2019, 25(1): 9-18. doi: 10.12090/j.issn.1006-6616.2019.25.01.002
摘要 (355) HTML (108) PDF (23232KB)(31)
摘要:
隐伏矿是当前矿产地质勘查的重点对象。在综合研究冀北地区1:20万区域示矿信息基础上,优选出锥子山花岗岩体一带的龙头山为找矿靶区,研究显示其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圈定出11处综合异常;其中H6异常属于矿致异常。H6异常经1:1万地物化测量显示:Ag、Pb、Zn、Au等元素异常值高,具有外带—中带—内带三级分带;同时具有中低阻高极化的激电异常、蚀变矿(化)带与物化探异常相耦合的特征。通过进行系统地不同尺度地物化测量,缩小了找矿靶区,经工程验证发现了龙头山铅多金属矿床。矿体赋存在北西西向延伸、宽30~60 m的龙头山(F3)断裂构造系统中、产状较陡,赋矿围岩为太古界单塔子群(花岗)片麻岩和晚侏罗世张家口组安山岩,矿石多为细脉—浸染状、致密块状构造,矿床特征与毗邻的小扣花营、牛圈等多金属矿床类似,属于中低温热液脉型铅多金属矿床。最后,根据大比例尺地物化示矿信息特征,厘定了热液脉型铅多金属矿床的找矿标志,建立了地物化综合找矿模型,有利于推进冀北地区的找矿勘查。
黑钨矿有效沉淀机制:CO2逃逸
刘向冲, 张德会
2019, 25(1): 19-26. doi: 10.12090/j.issn.1006-6616.2019.25.01.003
摘要 (365) HTML (212) PDF (4817KB)(18)
摘要:
黑钨矿是石英脉钨矿床的主要矿石矿物,其沉淀机制一直存在争议。CO2逃逸能否造成黑钨矿有效沉淀尚缺乏定量模型的评价。文章建立了W-Fe-Cl-Na-O-C-H体系的反应平衡模型,涉及22种组分和16个化学反应;相关热力学参数来自SUPCRT数据库。模型计算结果表明,pH与流体压力呈负相关关系,而钨溶解度与流体压力呈正相关关系;当成矿流体压力从静岩压力降至静水压力水平,钨溶解度降幅可达到27%~47%,降幅与温度和深度成正比。因而,降压造成的CO2逃逸是黑钨矿沉淀的有效机制之一。
内蒙古扎鲁特旗巴尔哲超大型矿床控矿因素分析
陈金勇, 范洪海, 王生云, 张闯, 赵敬洋, 耿瑞瑞
2019, 25(1): 27-35. doi: 10.12090/j.issn.1006-6616.2019.25.01.004
摘要 (486) HTML (123) PDF (19170KB)(55)
摘要:
内蒙古巴尔哲矿床不仅是超大型的REE-Zr-Nb-Ta-Be多金属矿床,同时也是大型的U-Th矿床。通过野外地质观察、地面伽玛能谱测量、岩矿鉴定和室内数据处理等,发现铀、钍主要以类质同像的形式存在于矿石矿物中;铍和稀土元素的独立矿物以羟硅铍钇铈矿和独居石为主;铌、钽、锆主要赋存在铌铁矿、烧绿石和锆石中。另外,从构造、岩性及蚀变特征三方面,对巴尔哲矿床的控矿因素进行了详细解剖,研究表明,巴尔哲矿床的铀钍矿化与稀有稀土矿化密切共生,均赋存于强蚀变钠闪石花岗岩中,蚀变主要为钠长石化和硅化。该矿床主要受构造和碱性花岗岩体的控制,是构造和碱性花岗质岩浆演化的耦合产物。
贵州深部四级断裂构造特征及与重要矿产的关系
王亮, 胡从亮, 张嘉玮, 陈国勇
2019, 25(1): 36-51. doi: 10.12090/j.issn.1006-6616.2019.25.01.005
摘要 (359) HTML (244) PDF (17136KB)(58)
摘要:
贵州位于扬子陆块、江南造山带、右江造山带的复合部位,自新元古代以来,发生了多次重要的构造伸展运动和构造挤压变形。晚古生代之后的沉积活动,掩盖了早期地质构造形迹。多位学者曾对贵州的深部断裂进行过推断,但由于资料不足、认识差异等原因,研究存在局限和争议。在充分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应用重力、航磁、地质等资料,提取了贵州深部四级断裂构造体系。所推测的贵州深部Ⅰ级断裂3条,呈"H型"结构;Ⅱ级断裂15条、Ⅲ级断裂12条,基底断裂若干条,这些断裂均在上一级断裂的基础上发展演化。根据人工地震剖面资料,进一步验证了5条深部Ⅰ至Ⅲ级断裂的展布特征,发现这些断裂沿不同倾向延伸、切割深度达6~12km,为切穿沉积盖层和基底的深大断裂。结合四级断裂构造体系及贵州省内重要矿产的分布,提出贵州金、铅锌、锑、锰、磷、铝土矿分布与Ⅰ、Ⅱ、Ⅲ级深部断裂构造具有空间联系。
哈图金矿深部构造-地球化学特征及隐伏矿体预测
地里夏提·买买提, 卡衣沙尔·饿热斯, 王勇, 白玉秀, 王俊林, 王人可, 刘波, 林彩香
2019, 25(1): 52-60. doi: 10.12090/j.issn.1006-6616.2019.25.01.006
摘要 (442) HTML (184) PDF (19384KB)(53)
摘要:
对哈图金矿区地表及深处矿体和围岩系统进行取样,通过石英包裹体和氧同位素研究,认为该矿是造山型中—低温混合热液金矿床。含矿断裂产状统计结果显示:浅部含矿构造产状变化范围较大,数量波动明显,岩石以脆性变形为主,在扭应力作用下,形成较多的张裂隙,呈尖灭再现的雁列式分布;深部断裂数量显著减少,产状变化范围缩窄,由于岩石围压增大,脆性变形向塑性转变,张裂隙不发育,石英脉型矿石变成石英细脉+蚀变岩型或蚀变岩型。分析成矿成晕指示元素Hg、Au、Ni、Pb、As、Sb、Cu、W、Zn、Ag、Mo、Bi含量的空间变化发现,地球化学原生晕受含矿构造尖灭再现的影响,存在前缘晕和尾晕的叠加结构,并且已知矿脉群的下部以尾晕元素组合为主,虽有前缘晕元素Sb与As的异常,但规模和强度较小。结合含矿断裂数量和规模向下衰减的特点,推测深部可能仍有隐伏矿体,但规模不大。
福建紫金山矿田早白垩世以来构造演化和成岩成矿时空格架
潘天望, 袁远, 吕勇, 史文强
2019, 25(1): 61-76. doi: 10.12090/j.issn.1006-6616.2019.25.01.007
摘要 (495) HTML (188) PDF (16337KB)(30)
摘要:
在充分吸收已有工作成果的基础上,文章系统总结了紫金山矿田的典型矿床类型及特征,探讨了早白垩世伸展构造背景下该矿田成岩成矿作用与北西向上杭—云霄成矿带的关系,并建立了早白垩世(145 Ma~)到晚白垩世早期(~92 Ma)紫金山矿田成岩成矿作用的时空格架。研究认为由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体系的影响,早白垩世以来(145 Ma~)紫金山矿田总体上受北西向上杭—云霄深断裂多次活化作用的控制,依次经历了145~120 Ma伸展初期小规模的岩浆—成矿活动、125~110 Ma短暂的岩浆间歇期、110~92 Ma幔源物质大规模参与的岩浆活动及相应的斑岩型—浅成低温热液型(Cu-Au-Mo-Ag)多金属成矿作用。
滇东南都龙锡锌铟多金属矿床构造控矿模式及找矿方向
薛伟, 张达, 李成远, 方烨, 陈子丹
2019, 25(1): 77-89. doi: 10.12090/j.issn.1006-6616.2019.25.01.008
摘要 (335) HTML (255) PDF (72896KB)(27)
摘要:
都龙锡锌铟多金属矿床位于华南板块西南缘之滇东南老君山矿集区南部,是中国重要的锡锌铟多金属资源产地,构造控矿特征明显。对铜街、曼家寨两个典型矿段及外围构造变形分析及控矿构造解析表明:区内各地质体之间均为构造接触,构造变形主要存在伸展滑脱及左行走滑等构造样式;F0、F1、F2三条南北向断裂组成的早白垩世伸展滑脱构造控制了矿区的矿化蚀变及矿体空间产出形态,是矿区最主要的控矿构造;成矿后北西向马关—都龙左行走滑断裂为破矿构造,但其正断的性质使矿区受剥蚀程度相对较低,对矿床保存有利。根据控矿构造组合特征及区域构造背景建立了构造控矿模式,认为矿区南部深部、西部寒武系地层与新寨岩组深部为进一步寻找锡锌铟矿的有利区域,矿区深部找矿潜力较大。
黔西北福来厂铅锌矿床构造成生发展及其控矿作用
成晨, 韩润生, 王雷, 肖宪国, 何志威, 李波, 周暄翎
2019, 25(1): 90-104. doi: 10.12090/j.issn.1006-6616.2019.25.01.009
摘要 (298) HTML (109) PDF (71147KB)(35)
摘要:
福来厂铅锌矿床位于黔西北垭都—蟒硐铅锌成矿带西南部,夹持于天桥与猫猫厂两个铅锌矿床之间,矿床(体)分布严格受构造控制。运用矿田地质力学理论和方法,对福来厂铅锌矿区进行大比例尺构造剖面精测和典型的控矿构造力学性质鉴定以及不同方向断裂、褶皱构造筛分,研究认为自印支晚期—喜马拉雅期以来该区主要经历了三期构造活动,其主压应力方向分别经历了北西向→北东向→近东西向的转变过程,认为矿床的导矿、配矿、容矿构造分别为矿区棋盘格式构造、北东向断裂(倾向北西)与北西西向断裂及其下盘背斜翼部的层间断裂带,此外,矿区存在北西向(倾向北东)破矿构造,明显切割、错移矿体,控制着矿体的空间定位。综合上述,文章在总结了构造控矿规律的基础上,建立了该矿床成矿构造体系,为找矿勘查和矿床成因研究奠定了基础。
能源地质
南薇西盆地重磁场特征及油气资源远景
冯旭亮, 刘斌
2019, 25(1): 105-114. doi: 10.12090/j.issn.1006-6616.2019.25.01.010
摘要 (246) HTML (121) PDF (34889KB)(9)
摘要:
结合南薇西盆地及邻区的重、磁力异常特征分析与综合反演,文章对该区油气有利远景区进行了预测。南薇西盆地北部坳陷和北部隆起以高重高磁特征为主,火山活动强烈。中部坳陷、南部隆起及南部坳陷的北部表现为整体低重、低磁背景上的局部团块状高重、高磁异常,为火山岩与碳酸盐台地的综合反映。南薇西盆地新生界厚度呈北东向条带状薄厚相间的特征,南部坳陷新生界厚度最大,中部坳陷次之。盆地北部处于莫霍面隆起区,而南部莫霍面相对较深,为减薄型陆壳的特征。北部坳陷和北部隆起居里面整体较浅,可能与南海扩张引起岩石圈的强烈伸展减薄、地幔物质上侵有关。中部坳陷和南部隆起的居里面明显浅于南部坳陷,表明中部坳陷和南部隆起的热活动强于南部坳陷。重磁场特征及其反演结果与石油地质特征表明,南薇西盆地的中部坳陷、南部隆起及其西南盆地外围的区域应为盆地最好的油气远景区,其次为南部坳陷,北部坳陷和北部隆起油气潜力不大。在油气远景区内,局部团块状、等轴状的重力高异常区部分可能为碳酸盐台地,生物礁较为发育,应为未来的勘探目标。
塔里木盆地北缘断褶带层间氧化带发育样式及砂岩铀矿找矿潜力
鲁克改, 王国荣, 孙潇
2019, 25(1): 115-124. doi: 10.12090/j.issn.1006-6616.2019.25.01.011
摘要 (594) HTML (183) PDF (37289KB)(20)
摘要:
塔里木盆地北缘处于强断褶带,缺乏稳定平缓的斜坡带。以中侏罗统、上新统为主的砂岩型铀成矿目的层在断陷区、褶皱区发育不同的层间氧化带样式,形成的铀矿有所不同。已经发现的层间氧化带分为陡倾型和反转型。陡倾型层间氧化带定位于山间残留断陷盆地和山前断裂附近,多数地段氧化带已经剥蚀殆尽,局部有残留。反转型层间氧化带受盆内复背斜(或隆起)的抬升隆起影响使得层间氧化带发生反转掀斜,部分过渡带及铀异常体—矿体被剥蚀出地表。主要的铀矿体呈倒卷状,部分呈透镜状。综合分析表明,研究区铀成矿有利地段为断陷区、盆缘第一级褶皱露头区和隐伏的褶皱带。
基础地质
华北地块北缘泥盆纪岩浆活动及其构造背景
张琪琪, 张拴宏
2019, 25(1): 125-138. doi: 10.12090/j.issn.1006-6616.2019.25.01.012
摘要 (320) HTML (82) PDF (7172KB)(29)
摘要:
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岩浆岩广泛分布在华北地块北缘,构成了沿华北地块北缘呈近东—西向分布的上千公里的岩浆岩带。泥盆纪岩浆岩作为其中的组成部分,虽然分布范围不及石炭—二叠纪岩浆岩广泛,但近十多年来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泥盆纪岩浆岩被发现,其构造背景及意义也逐渐引起重视。对华北地块北缘近年来发现的泥盆纪岩浆活动进行总结分析表明,泥盆纪岩浆活动时限在400~360 Ma左右,其中碱性侵入岩和基性—超基性侵入岩时代主要集中在400~380 Ma之间,沿华北地块北缘自东向西均有分布;火山岩则主要集中在400 Ma和360 Ma,主要分布在华北北缘东段的赤峰地区。泥盆纪侵入岩在岩石组合上以碱性杂岩及碱性花岗岩为主,其次为二长闪长岩、基性—超基性杂岩。泥盆纪火山岩则以变质流纹质火山岩—次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及变质玄武安山岩、玄武岩(斜长角闪岩)为主,总体上具有双峰式岩石组合特征。综合研究该地区构造演化历史及泥盆纪岩石组合、弱构造变形特征、岩石地球化学与同位素地球化学组成等,认为泥盆纪岩浆活动的形成与白乃庙岛弧和华北地块在晚志留世发生弧—陆碰撞后的伸展背景有关。华北北缘泥盆纪岩浆岩带的形成对于认识古生代期间地壳增生过程、方式及古亚洲洋最终闭合时间有重要科学意义。
川西拉拉含矿镁铁质层状岩体的成因及构造背景
孙君一, 于文佳, 崔加伟, 李重, 罗照华
2019, 25(1): 139-150. doi: 10.12090/j.issn.1006-6616.2019.25.01.013
摘要 (314) HTML (156) PDF (18416KB)(11)
摘要:
川西拉拉含矿镁铁质层状岩体位于扬子地块西缘,构造环境复杂,关于其成因机制及岩浆源区的问题至今仍缺乏系统的研究。文章针对该岩体七个岩相带,进行了主、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七个岩相带(YWS-1—YWS-7)是岩浆经历不同的演化过程而形成的。其中,第五相带SiO2含量高(42.95%~44.07%),MgO含量低(1.62%~1.89%),稀土总量明显偏低(295.32×10-6~366.36×10-6),Cr、Ni含量偏低,87Sr/86Sr为0.7391~0.7812,是受到地壳混染所致;其它相带Mg#值高(0.54~0.74),稀土总量偏高(672.53×10-6~986.66×10-6),87Sr/86Sr为0.7087~0.7097,显示岩石圈地幔源区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分析,认为该层状岩体产生于大陆裂谷构造环境,岩浆来源于岩石圈地幔源区,演化过程中结晶分异和多次脉动作用相伴。这一活动过程与新元古时期扬子板块西缘的超级地幔柱活动有关。
封二
《地质力学学报》第四届编辑委员会
2019, 25(1): 151-151.
摘要 (95) PDF (10257KB)(15)
摘要:
封三
中国及毗邻海区活动断裂分布图(中英文)正式出版
吴中海
2019, 25(1): 152-152.
摘要 (251) PDF (10764KB)(57)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