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9年  第25卷  第S1期

封面
封面
2019, 25(S1): .
摘要 (71) PDF (179KB)(9)
摘要:
目录
目录
2019, 25(S1): .
摘要 (61) PDF (804KB)(8)
摘要:
矿田构造理论、实验与技术方法
祁漫塔格成矿带磁铁矿Fe2+/Fe3+比值测定方法对比研究
易立文, 鲁安怀, 谷湘平, 池国祥, 曹丽
2019, 25(S1): 1-4. doi: 10.12090/j.issn.1006-6616.2019.25.S1.001
摘要 (156) HTML (48) PDF (919KB)(13)
摘要:
为了厘清磁铁矿成分测试过程中Fe2+/Fe3+比值分析各种方法的准确性及适用范围;采用直接测氧法、Lβ/Lα强度比值法、电价差值法、剩余氧法和穆斯堡尔谱法,对祁漫塔格成矿带中典型矿床中磁铁矿的Fe2+/Fe3+比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电价差值法、剩余氧法和穆斯堡尔谱法是相对比较准确的测试方法,但穆斯堡尔谱法不是原位分析方法,存在适用范围的缺陷。
古地磁学在矿床研究中的应用
黄玺, 郑义, 陈炳辉, 王成明, 虞鹏鹏
2019, 25(S1): 5-9. doi: 10.12090/j.issn.1006-6616.2019.25.S1.002
摘要 (191) HTML (63) PDF (933KB)(23)
摘要:
古地磁学是研究地质历史上地球磁场强度及其变化的一门学科,其核心是岩石中富含若干的磁性矿物。通过测定其保存的剩磁强度和方向等,可计算获得岩石形成时的初始磁性强度和方向,从而为约束岩石形成时的古磁极位置、形成时代和地球动力学背景等研究提供证据。矿石作为地球演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类特殊的岩石,对其进行古地磁研究可为矿床的"源—运—储—保—变"等过程提供强有力的证据。现有关于矿床古地磁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通过矿物的退磁参数限定其形成时的磁化年龄(矿床定年),二是通过磁组构信息获取矿床形成后的构造应力场变化(矿床保存变化)。需要指出的是,矿床古地磁学的研究一定要立足于地质事实。由于地质产状和围岩蚀变对磁性参数的影响极大,在进行矿床地磁数据处理时一定要慎重,并与磁性地层学互相印证,才有可能获得有价值的磁性参数,从而为约束矿床成因提供有效证据。
矿田构造解析与找矿进展
辽宁白云金矿床成矿构造与成矿结构面特征浅析
李德东, 王玉往, 张志超, 田野, 周国超, 解洪晶, 石煜
2019, 25(S1): 10-20. doi: 10.12090/j.issn.1006-6616.2019.25.S1.003
摘要 (229) HTML (65) PDF (1492KB)(17)
摘要:
白云金矿是辽宁省青城子矿集区大型金矿床之一,文章根据矿山资料及野外详细调查,主要对矿区的成矿构造与成矿结构面进行了梳理。成矿构造主要为成矿期活动的断裂和褶皱,利用侵入其中的含矿岩脉(石英斑岩、花岗斑岩、闪长玢岩和煌斑岩)确定成矿期断裂主要为近东西向、北西向和北东向断裂,成矿期的褶皱主要为姚家岭—天桥岭—李家堡子倒转向斜,该倒转向斜是青城子一带印支期岩浆活动形成的推覆构造形成;成矿结构面主要分为四种,即侵入岩与围岩接触面、层间断裂面或接触面、围岩断裂或裂隙面和水压致裂结构面,并从力学角度分析了这四种结构面的产生机制。最后,讨论了在强烈的由南向北挤压应力作用下,含矿热液沿不同的张性裂隙侵位形成不同矿体样式。
东准噶尔卡拉麦里金矿带构造控矿特征及有利度分析
韩琼, 赵同阳, 郑加行, 孙耀锋
2019, 25(S1): 21-26. doi: 10.12090/j.issn.1006-6616.2019.25.S1.004
摘要 (188) HTML (143) PDF (1006KB)(13)
摘要:
东准噶尔卡拉麦里金矿带是新疆重要的成矿带之一,已经发现的金矿床(点)有100多处。区内断裂构造极为发育,主要的断裂构造有卡拉麦里深大断裂、清水—苏吉泉断裂和库普大断裂,由大断裂派生的次级断裂广泛发育,与金的成矿关系极为密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借助遥感解译技术,在数理统计的基础上,总结了卡拉麦里金矿带构造控矿特征,并初步进行了有利度分析。结果表明:北西—北西西向的断裂为该成矿带内极为有利的控矿构造,其控制了成矿带的展布,与其共生的次级断裂和派生断裂为容矿构造,控制着矿床(点)的位置。北东—北东东和北东对金矿的控矿作用不明显。金矿床(点)多分布在5~15个/100 km2的密度区内。线性构造交汇点密度高峰值为25个/100 km2,随着密度值的增高,金矿床(点)逐趋减少。
广西西大明山铅锌银多金属矿集区构造控矿规律研究
陆干强, 方富生, 胡鑫垚, 余树青, 毛承安
2019, 25(S1): 27-31. doi: 10.12090/j.issn.1006-6616.2019.25.S1.005
摘要 (159) HTML (98) PDF (1001KB)(15)
摘要:
广西西大明山铅锌银多金属矿集区是广西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区,已发现有多处大—中型内生金属矿床,目前该地区仍然具有较大的找矿前景。文章系统总结西大明山矿集区构造控矿规律,初步得到以下认识:①西大明山矿集区具有三级构造控矿的特点;②北东向与近东西向构造复合部位对多金属矿床的形成起重要的控制作用;③断裂浅部的断坪部位为铅锌银多金属矿的有利富集部位,部分矿体具有明显的向南东侧伏的规律。
新疆北山地区三架山韧性剪切带构造变形特征及控矿意义
郑加行, 赵同阳, 韩琼, 孙耀锋, 曹江宇, 陈晔
2019, 25(S1): 32-38. doi: 10.12090/j.issn.1006-6616.2019.25.S1.006
摘要 (177) HTML (174) PDF (1172KB)(19)
摘要:
为进一步查明北山造山带北缘三架山韧性剪切带的构造运动学特征及控矿意义,在充分收集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开展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基本查明了韧性剪切构造带的空间分布、物质组成、力学性质,在充分分析研究典型构造现象的宏观及显微构造变形特征基础上结合韧性剪切带内卷入地层变质特征和剪切带内岩石组合特征,认为三架山韧性剪切带属中浅部构造相,总体上反应出逆冲—左行走滑的特征。结合带内已发现的产于前寒武系变质基底的铅锌矿和韧性剪切带内的金矿赋矿特征,认为该韧性剪切带对前寒武系变质结晶基底的活化、古生代火山—沉积盖层的改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明显的导矿、控矿作用。
湖南宝山铜铅锌多金属矿床控矿构造特征研究
张志, 齐钒宇, 甄世民
2019, 25(S1): 39-43. doi: 10.12090/j.issn.1006-6616.2019.25.S1.007
摘要 (156) HTML (67) PDF (1011KB)(21)
摘要:
宝山铜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南岭成矿带中段北缘,分为中区的矽卡岩型铜钼矿、外围的热液型铅锌银矿床,具有明显的水平矿化分带性,矿体受构造控制。通过野外工作及室内综合研究认为,宝山铜铅锌多金属矿床的形成具有多期性。矽卡岩形成时期的控矿构造为F0断层,金属硫化物形成时期的控矿构造为F21与F25断层。F0、F21、F25断层为含矿热液运移的主要通道,倒转背斜、向斜构造则为含矿热液的富集成矿提供了良好的空间。
构造-岩浆作用及成矿过程
辽东五龙金矿围岩片麻状花岗岩的侵位和变形时代:SHRIMP U-Pb年代学制约
杨凤超, 杨佳林, 顾玉超, 沈鑫
2019, 25(S1): 44-48. doi: 10.12090/j.issn.1006-6616.2019.25.S1.008
摘要 (258) HTML (150) PDF (1088KB)(13)
摘要:
为了确定五龙金矿围岩的侵位和变形时代,进一步探讨辽东地区晚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折时限,采用岩相学观察和锆石SHRIMP U-Pb定年技术,对辽东五龙大型金矿的围岩五龙岩体、侵入五龙岩体中的花岗斑岩脉和三股流岩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五龙岩体具弱片麻状、片麻状构造,花岗斑岩脉也发生了变形作用,三股流岩体未发生变形作用。五龙岩体SHRIMP U-Pb年龄为(159.2±1.9)Ma和(160.0±1.4)Ma,花岗斑岩SHRIMP U-Pb年龄为(132.14±0.85)Ma,三股流岩体SHRIMP U-Pb年龄为122~124 Ma。辽东五龙岩体经历的推覆、挤压事件止于132~124 Ma。辽东地区晚侏罗世的推覆、挤压事件与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作用关系密切,五龙金矿的成矿大地构造背景亦与此次俯冲有关。
东准噶尔晚石炭世构造体制转变:来自A2型流纹岩的证据
熊双才, 李广, 张征峰
2019, 25(S1): 49-52. doi: 10.12090/j.issn.1006-6616.2019.25.S1.009
摘要 (110) HTML (46) PDF (1046KB)(8)
摘要:
老爷庙地区位于东准噶尔东部,是中亚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老爷庙流纹岩与典型A型花岗岩相似,成因类型上属A2型流纹岩,产于后碰撞环境。锆石U-Pb定年显示其形成于(311.6±3.1)Ma,属晚石炭世。综合文中数据及区域地质特征,老爷庙地区在晚石炭世已经拼贴到西伯利亚板块,进入后碰撞向板内转化的过渡期,结束了该区洋陆过渡环境。
川西松林口岩体锆石U-Pb定年及其地球化学特征
叶亚康
2019, 25(S1): 53-59. doi: 10.12090/j.issn.1006-6616.2019.25.S1.010
摘要 (236) HTML (103) PDF (1133KB)(11)
摘要:
松林口岩体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中东部,为确定岩体的侵位时代和地球化学特征,通过镜下薄片观察、主微量元素分析以及锆石U-Pb测年,对松林口岩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松林口岩体由二长花岗岩体和花岗闪长岩体组成,花岗闪长岩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12.4±0.9)Ma(MSWD=0.66),二长花岗岩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22.4±1.1)Ma(MSWD=0.39),形成于晚三叠世,由两期次岩浆作用形成;岩石的SiO2含量56.56%~61.97%;铝饱和指数A/CNK=0.93~1.05,全碱含量3.78~5.38,K2O/Na2O=1.02~1.68,里特曼指数σ=1.194~1.612,样品属于准铝质中—高钾钙碱性岩系列。岩石轻重稀土比值LREE/HREE=5.22~7.13,LaN/YbN比值为6.93~8.96,轻、重稀土分异较明显,具较强的负Eu异常。岩石Mg#值较高(50.97~61.27),w(Rb)/w(Sr)为0.12~0.25,Rb-(Y+Nb)图解显示为后碰撞环境。因此,松林口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属后碰撞准铝质中—高钾钙碱性Ⅰ型花岗岩类。
西南天山柯坪地区萨尔干基性岩脉U-Pb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霍海龙, 陈正乐, 陈贵民, 张青, 韩凤彬, 张文高
2019, 25(S1): 60-65. doi: 10.12090/j.issn.1006-6616.2019.25.S1.011
摘要 (210) HTML (53) PDF (1258KB)(17)
摘要:
柯坪地区发育一套沿走滑断层侵位的萨尔干基性岩脉,其产出于西南天山造山带与塔里木克拉通的接触部位,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对萨尔干基性岩脉样品进行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探讨西南天山中新生代陆内造山作用过程。结果表明,萨尔干基性岩脉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49.14±0.8)Ma,表明该套岩石形成于始新世。地球化学表明该套岩石形成于与青藏高原碰撞远程效应相关的构造背景。
盆地构造演化与资源效应
羌塘盆地逆冲推覆构造特征及油气资源效应
季长军, 吴珍汉, 刘志伟, 赵珍
2019, 25(S1): 66-71. doi: 10.12090/j.issn.1006-6616.2019.25.S1.012
摘要 (206) HTML (145) PDF (1286KB)(13)
摘要:
羌塘盆地南羌塘坳陷地表古油藏作为了解盆地石油地质条件的良好窗口,经过多年来对古油藏详细解剖,通过详细的地表构造填图、二维地震和地质浅钻综合揭示了盆地存在大量的逆冲推覆构造。古油藏为盆地自北向南逆冲推覆至地表的大型构造岩席,主要表现为中生代海相地层推覆至晚白垩—中新世湖湘红层之上,古油藏含油层位是中侏罗布曲组砂糖状含油白云岩。针对古油藏石油地质条件解剖表明逆冲推覆构造虽然破坏了上坪油气藏,但是该构造活动不但能够使地层增厚利于有效烃源岩二次生烃,并对下坪地层有效遮挡封盖,同时构造活动有利于优质白云岩储集层和构造圈闭的形成,为二次成藏创造了良好的生储盖时空匹配关系,有利于逆冲推覆型油气藏的形成。
构造作用对四川盆地东部垫江盐盆三叠系嘉陵江组海相钾盐成矿—保存条件的影响
张雄, 朱正杰, 魏玉燕, 赵艳军, 张宇
2019, 25(S1): 72-77. doi: 10.12090/j.issn.1006-6616.2019.25.S1.013
摘要 (165) HTML (92) PDF (1259KB)(8)
摘要:
通过分析四川盆地东部垫江盐盆三叠纪嘉陵江成盐期构造演化及后期构造作用,结合大地电磁测深和地震资料解译等综合分析初步认为垫江盐盆三叠纪嘉陵江期,在整体海退的条件下,由于泸州—开江古隆起的逐步形成,在长寿合兴地区和垫江董家场地区形成有利于古卤水浓缩的次级凹陷。早白垩世末期川东褶皱带的形成虽然对三叠系含盐地层进行了改造,但次级凹陷位于向斜核部和褶皱倾末端,未受到风化剥蚀。同时,大地电磁测深和地震资料显示深部没有断裂构造穿过次级凹陷区域,初步证明具有较好的保存条件。
龙亭—合阳勘查区构造应力场分析
范玉海, 王辉, 崔胜, 张少鹏
2019, 25(S1): 78-83. doi: 10.12090/j.issn.1006-6616.2019.25.S1.014
摘要 (397) HTML (58) PDF (1181KB)(27)
摘要:
以基础地质资料为依托,运用构造解析研究思路与方法,进行渭北石炭二叠纪煤田韩城矿区龙亭—合阳勘查区构造应力场分析,在此基础上揭示控煤意义。结果显示研究区自三叠纪后先后经历了印支运动期北北西向挤压、燕山运动中期北西西向挤压和喜马拉雅运动期北东向挤压兼右旋剪切与北西—南东向伸展断陷作用三期构造作用,最大主压应力方位分别为335°、285°、44°;北东东向正断层系控制了区内煤层空间赋存状况,其发育程度直接影响区内煤炭资源下一步勘查与开发进程。
伊犁盆地南缘构造活动及对砂岩型铀矿的制约:来自磷灰石裂变径与U-Pb定年的证据
丁波, 刘红旭, 李平, 蒋宏, 张虎军, 张宾
2019, 25(S1): 84-89. doi: 10.12090/j.issn.1006-6616.2019.25.S1.015
摘要 (165) HTML (165) PDF (1031KB)(14)
摘要:
为了探讨伊犁盆地南缘构造活动与铀成矿关系,通过采取砂岩型铀矿含矿层砂岩样品,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学与U-Pb等时线定年的方法,对伊犁盆地南缘构造活动与砂岩型铀矿成矿年龄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伊犁盆地南缘自中生代以来经历了三期强烈的隆升—剥蚀事件,三叠纪末—中侏罗世、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中新世—现今,对应印支末期、燕山期与喜马拉雅期三期构造活动;②盆地南缘中—西段砂岩型铀矿成矿年龄可分为158~153 Ma、108~60.5 Ma、55~15 Ma,12~0.3 Ma四期,盆地东段铀成矿年龄比较新,为7.8~5.5 Ma之间;③盆地南缘构造活动时间与铀成矿年龄具有非常好的对应性,将伊犁盆地南缘铀成矿作用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物源区快速抬升—含矿建造形成期及铀的预富集阶段、主成矿阶段、后生叠加改造阶段。
构造-流体动力学及成矿机理
浙江建德铜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因研究的新进展
周济元
2019, 25(S1): 90-102. doi: 10.12090/j.issn.1006-6616.2019.25.S1.016
摘要 (274) HTML (186) PDF (964KB)(16)
摘要:
通过对建德铜矿床调查研究,总结矿床成矿条件,分析控矿因素,探索矿体分布规律,确定岩浆热液成因后,提出矿液运移理论,首次运用计算机进行数学物理模拟和深部成矿预测,已均被证实,表明所采用理论、方法的合理性和正确性。因矿区发现少量火山岩和硅质岩等而提出海底火山热液沉积成因,经近年矿区地质特征、成矿年龄和流体包裹体等详细研究和开采勘查,认为该矿床为岩浆热液成因,并据此在该矿床外围找到类似的高岭铜矿床。随着矿床研究的深入,在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时代、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来源等取得了新进展,矿床成因和成矿机制也因此得到进一步验证。
流体包裹体方法在页岩气研究中的应用
严礼宇, 郑义, 王成明, 虞鹏鹏
2019, 25(S1): 103-107. doi: 10.12090/j.issn.1006-6616.2019.25.S1.017
摘要 (167) HTML (47) PDF (895KB)(11)
摘要:
自美国页岩气革命以来,中国油气勘探开发对页岩气的研究日渐重视,大量研究对中国陆域页岩气地质资源进行了评价和优选,但对页岩气的生成机理、富集机理、成藏时间和后期破坏等方面的认识仍十分有限。文章通过对比已有对页岩气储层中的流体包裹体的研究,总结流体包裹体在页岩气储层的应用方法、现状与发展趋势。目前对于页岩气储层的包裹体研究,主要使用显微测温方法,对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盐度进行研究;结合激光拉曼光谱测试分析包裹体成分,进而模拟恢复其古压力条件,从而反映出页岩气的生成机理、成藏温压条件等。总体而言,中国目前对页岩气生烃机制和保存机制以及储层特殊性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流体包裹体研究有望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利器,需要对其开展更多的工作。
粤北诸广南铀矿聚集区岩浆、构造与铀成矿活动
钟福军, 潘家永, 张伟盟, 赖静, 周堂波, 刘文泉
2019, 25(S1): 108-114. doi: 10.12090/j.issn.1006-6616.2019.25.S1.018
摘要 (228) HTML (127) PDF (1062KB)(16)
摘要:
粤北诸广南铀矿聚集区位于南岭诸广山岩体中东部,区内铀矿资源丰富,是中国重要的铀矿产基地。区内以发育花岗岩型铀矿化为主,整体上受中生代区域性岩浆—构造—热液活动"三位一体"联合控制。区域性花岗质岩浆活动对铀矿化有着预富集作用,断裂构造活动为成矿提供了有利空间,热液活动促使了花岗岩中铀的活化迁移和富集成矿。研究区的铀成矿作用具有同时性和多期性特征,形成于华南白垩纪—古近纪岩石圈伸展动力学背景下,统一受制于地壳的强烈拉张作用。由诸广山岩体与南雄盆地组成的盆山体系的白垩纪—古近纪构造演化可能是导致诸广南铀矿聚集区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云南保山金厂河铁铜铅锌多金属矿床S-Pb同位素特征
李振焕, 刘学龙, 陈建航, 罗应, 张昌振, 王帅帅
2019, 25(S1): 115-118. doi: 10.12090/j.issn.1006-6616.2019.25.S1.019
摘要 (254) HTML (159) PDF (1023KB)(11)
摘要:
滇西金厂河铁铜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云南省保山地块北部、NS向保山—施甸复背斜与NNW向澜沧江断裂的锐角交汇部位的南部。文章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研究金厂河铁铜铅锌多金属矿床的S-Pb同位素特征,这对分析该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及探究成矿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采样及测试结果显示,该矿床硫化物的δ34S值为+2.5‰~+11.1‰,平均+5.65‰,说明矿床硫化物硫的来源为深部幔源岩浆硫和混合硫(复杂硫);共生含硫矿物中富集δ34S的均值为:黄铜矿(+5.65‰)>闪锌矿(+5.38‰)>方铅矿(+3.45‰),表明矿床硫同位素分馏未达到平衡。207Pb/204Pb—206Pb/204Pb、208Pb/204Pb—206Pb/204Pb铅同位素模式图中样品点分布位置及朱炳泉Δβ—Δγ变化范围图解结果表明,该矿床铅同位素主要来源于上地壳,此外和深部岩浆的侵入活动相关。
构造地球化学、构造-蚀变岩相学及找矿勘查技术
云南铜厂沟斑岩型铜钼矿矿化蚀变过程中成矿元素迁移特征
陈建航, 刘学龙, 李振焕, 张昌振, 罗应, 王帅帅
2019, 25(S1): 119-123. doi: 10.12090/j.issn.1006-6616.2019.25.S1.020
摘要 (107) HTML (216) PDF (1084KB)(20)
摘要:
铜厂沟斑岩型铜钼矿是格咱岛弧燕山晚期Mo多金属成矿作用的典型代表,矿床中与Cu-Mo矿化相关的蚀变作用广泛发育。文章在对该矿床岩相学研究的基础上,选择TiO2作为蚀变过程中惰性组分、运用Gresens方程对元素迁移进行定量分析。主量元素迁移特征显示在钾硅酸盐化蚀变阶段和石英—绢云母化蚀变阶段中Al2O3、K2O、Na2O、P2O5、SiO2持续迁入,青磐岩化阶段Fe2O3、MgO、CaO迁入富集;微量元素在钾硅酸盐化阶段显示为Mo、Ba、W、Ra、Nb、Ta、LREE元素明显迁入,且Ba、W与Mo的富集有明显的相关性,石英—绢云母化蚀变阶段Pb、Zn富集成矿,青磐岩化阶段Cu富集成矿,铜厂沟斑岩型铜钼矿矿化蚀变与成矿元素迁移特征研究对该区深部地球化学勘查指标制定、成矿信息及矿体边界确定等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滇西南澜沧江带红豆山铜矿床蚀变分带及其找矿意义
陈兴林, 王雷, 丁金金, 朱恩异
2019, 25(S1): 124-128. doi: 10.12090/j.issn.1006-6616.2019.25.S1.021
摘要 (107) HTML (47) PDF (1081KB)(12)
摘要:
红豆山铜矿床是南澜沧江带新发现的矿床之一。通过野外地质工作和系统构造—|蚀变岩相填图,发现该矿床蚀变类型主要以钾长石化、硅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为主,其次为碳酸盐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等,且在空间上呈现一定规律,各蚀变带具有明显的叠加现象。依据区内岩石蚀变矿物组合等特点,自断裂带→上盘围岩,共出现4个典型蚀变带,依次为碎裂岩化带→长英岩化—碳酸盐化—绢云母化带→硅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带→弱长英岩化安山岩带。矿(化)体主要分布在长英岩化、碳酸盐化、绢云母化带和硅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带。由斑岩脉中心至边缘发育钾化带→硅化带→青磐岩化带→绢云母化带,斑岩旁侧围岩中发育放射状石英—方解石—黄铜矿脉。
“一带一路”资源战略中构造成矿理论与方法创新
智利北部—阿根廷西北部两类斑岩铜矿成矿方式
邱瑞照, 陈玉明, 陈秀法, 赵宏军, 任晓栋, 赵立克, 张潮, 王靓靓
2019, 25(S1): 129-134. doi: 10.12090/j.issn.1006-6616.2019.25.S1.022
摘要 (151) HTML (108) PDF (1066KB)(13)
摘要:
智利北部和阿根廷西北部的中新生代斑岩铜矿形成于古生代地体拼贴造山带背景。随着大西洋的张开,南美大陆向西漂移,中新生代期间,南美克拉通块体俯冲到古生代造山带之下形成加厚或双倍地壳。智利北部作为南美活动大陆边缘的组成部分,不断"吞食"向东俯冲的太平洋(纳斯卡)板块,斑岩铜矿成矿作用发生在俯冲板块断离后导致的大规模岩浆活动,并沿再活化岩石圈不连续(先存的古生代拼接带、区域断裂)反复就位,形成安第斯型斑岩铜矿。阿根廷西北部大规模铜(金、钼)成矿与加厚的造山带垮塌有关,大规模成矿受控于造山岩石圈去根、软流圈物质和热上涌引发的大规模岩浆活动。总体而言,智利北部、阿根廷西北部安第斯型和造山带垮塌型斑岩铜矿,乃至南美安第斯山铜(金)矿成矿带形成,与中新生代以来南美大陆向西漂移、大西洋张开事件关系密切。
安第斯带斑岩型铜(金-钼)矿床时空分布特征
赵宏军, 邱瑞照, 陈秀法, 张潮
2019, 25(S1): 135-139. doi: 10.12090/j.issn.1006-6616.2019.25.S1.023
摘要 (240) HTML (59) PDF (947KB)(12)
摘要:
南美安第斯带斑岩型铜(金-钼)矿床受板块持续俯冲作用影响,呈线性多条带状分布,以中安第斯段的矿床数量多、分布集中、矿床规模巨大为特征;成矿时代有晚古生代冈瓦纳造山旋回两期和中—新生代安第斯造山旋回4期,以始新世晚期—渐新世和中新世中期—上新世最为重要。
马来西亚吉兰丹SOKOR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卢见昆, 黄长帅, 杨人毅
2019, 25(S1): 140-144. doi: 10.12090/j.issn.1006-6616.2019.25.S1.024
摘要 (618) HTML (157) PDF (1181KB)(24)
摘要:
马来半岛金矿主要分布在半岛中央金矿带北部,该成矿带地处特提斯成矿带与环太平洋成矿带交汇处,成矿条件优越。含矿岩石主要是千枚岩及石英斑岩,矿物以黄铁矿为主,矿体产状与接触带产状基本一致,金矿化类型主要有含金块状硫化物型、含金石英脉型及褐铁矿型3种,品位变化较大。矿床地质特征、矿体产状及矿化蚀变信息表明成矿与热液活动紧密相关,应属于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
马达加斯加石墨矿床控矿构造特征与找矿模型
孙振一, 白浩, 方烨, 狄永军
2019, 25(S1): 145-149. doi: 10.12090/j.issn.1006-6616.2019.25.S1.025
摘要 (193) HTML (108) PDF (953KB)(18)
摘要:
马达加斯加石墨矿床主要分布于马达加斯加岛中东部及南部,矿床类型丰富且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综合研究表明,石墨矿床成矿作用经历了自新太古代至新元古代沉积、变质变形及岩浆叠加改造三个阶段。控矿构造研究表明,中部石墨矿床主要受由于紧密同斜褶皱改造的变质片理构造控制,矿体翼部薄而转折端较厚。东部石墨矿床受同斜褶皱及顺变质片理的剪切带控制,并被后期沿脆性断裂迁移的热液叠加富集。南部石墨矿床由于受深层次剪切变形带的影响而延伸稳定。在控矿构造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针对石墨矿床"层带复合-岩浆叠加"为主体的区域找矿模型。结合已有矿化时空分布规律及成矿条件,提出了马达加斯加4个主要的成矿远景区。
区域构造深部探测与资源预测
胶东金矿田的深部地球物理勘查模式初步研究
张宝林, 吕古贤, 梁光河, 徐兴旺, 李志远, 苗雅娜
2019, 25(S1): 150-156. doi: 10.12090/j.issn.1006-6616.2019.25.S1.026
摘要 (233) HTML (66) PDF (1183KB)(20)
摘要:
胶东金矿田深部"第二富集带"找矿潜力巨大,但预测难度也大,其中一个问题是深部勘查目标难以识别。作为复杂成矿过程的产物,按经济指标划分的金矿体和规模更大的构造蚀变带,可以整体上作为深部地球物理勘查的目标,扩大目标地质体的规模,从而提高物探方法的分辨率。基于矿床地质特征、岩(矿)石物性参数及含矿构造岩相带的空间形态特点,将胶东地区金矿床分为三类:一维角砾岩型、二维蚀变岩型、二维石英脉型。依托"中生代岩浆核杂岩隆起—拆离带"控矿构造模式,应用含矿构造岩相带和地球物理方法相结合的工作模式,在玲珑—焦家、大庄子、蓬家夼等矿田开展深部找矿预测,为物探方法有效识别深部矿化带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证据权法在新疆卡拉麦里金矿带断层与金矿化空间定量评价中的应用
曹小红, 弓小平, 韩琼, 孟和
2019, 25(S1): 157-162. doi: 10.12090/j.issn.1006-6616.2019.25.S1.027
摘要 (148) HTML (81) PDF (1080KB)(12)
摘要:
新疆东准噶尔卡拉麦里金矿带是新疆重要的金成矿带之一,相关学者开展了大量的生产和科研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找矿成果,积累了大量的研究。近年来,随着向深部探测工作的兴起和成矿预测方法的不断成熟,由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成为一种必然选择。研究在以往科研成果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基于ArcGis平台的数据库,应用证据权法开展卡拉麦里金矿带断层与金矿化空间定量评价研究,研究表明断层距离和断层密度为重要的证据权因子,断层距离在0~1500 m范围内,成矿作用最强,随着距离的增大,成矿作用变弱。断层密度在0.26~0.66为中高有利成矿区域。该研究成果对卡拉麦里金矿带深部及外围的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数字地质与矿田构造定量化发展
构造-流体耦合有限元模拟:以石英脉型钨矿为例
刘向冲
2019, 25(S1): 163-169. doi: 10.12090/j.issn.1006-6616.2019.25.S1.028
摘要 (235) HTML (119) PDF (1010KB)(9)
摘要:
热液矿床成矿作用动力学过程涉及多时空高度耦合的物理和化学过程。数值模拟是研究这一复杂动力学过程的重要而有效的工具之一,也可在找矿预测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以南岭地区石英脉钨矿床为例,利用计算机求解控制构造-流体的物理和化学方程,定量揭示成矿热液聚焦流动与"五层楼"成矿的对应关系,正演高压成矿流体致使围岩发生水力破裂及其成矿效应。模拟结果与石英脉型钨矿床的构造地球化学特征相符。
新疆哈密沙泉子地区断裂构造航空重磁遥特征及相关性分析
朱卫平, 朱宏伟, 徐璐平, 张迪硕, 陈瑶
2019, 25(S1): 170-174. doi: 10.12090/j.issn.1006-6616.2019.25.S1.029
摘要 (249) HTML (143) PDF (940KB)(9)
摘要:
为了研究航空物探(重、磁)及遥感在断裂构造研究中的关系,利用新疆哈密沙泉子地区开展的航空物探(重、磁)遥感调查数据,开展了该区断裂构造划分,共划分断裂构造18条。对划分的18条断裂进行了重磁遥特征及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区内所划分的一、二级断裂均为重磁遥相关,重磁遥相关的三级断裂也是与主体构造格架方向一致的断裂;重磁、磁遥相关断裂均为三级断裂,不相关断裂也是三级断裂。总体上,利用重磁遥资料进行大断裂或主体格架断裂划分时关联性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