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5年  第21卷  第1期

矿产地质
透岩浆流体作用与矿田构造
黑慧欣, 罗照华, VikentyevI V, 郭晶
2015, (1): 1-12.
摘要 (191) HTML (121) PDF (949KB)(21)
摘要:
从透岩浆流体成矿理论的角度对矿田构造进行了重新认识, 提出矿田构造系统是一种复杂性动力系统的观点。根据这个模型, 矿田构造是近场应力场与远场应力场强烈相互作用的产物。近场应力场由岩浆成矿系统而不是远场应力场派生, 因而不能由矿田构造反演区域构造, 但可以从区域构造限定矿田构造。矿田构造常有岩脉和热液脉充填, 因而是可识别的。利用构造统计学方法, 可以根据岩脉和/或热液脉的分布密度图(或等值线图)预测找矿靶区。
胶东招平断裂带围岩蚀变地球化学特征
张志航, 胡宝群, 王玺, 申玉科, 郭涛, 吕古贤
2015, 21(1): 13-20.
摘要 (150) HTML (59) PDF (976KB)(22)
摘要:
招平断裂带是胶东地区重要的金成矿带, 众多蚀变型、石英脉型金矿床产出于该带及下盘次级断裂中。以招平断裂带破头青断裂为研究对象, 进行剖面测量和取样测试分析, 探讨围岩蚀变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显示, 招平断裂带破头青断裂蚀变分带明显, 不同蚀变强度的蚀变岩中常量元素迁移规律明显, REE配分曲线表现为HREE富集, Eu、Ce均有较明显的负异常, 从弱蚀变至强蚀变过程中, ΣREE、LREE和HREE均有明显降低, 且相应特征值表现出规律的变化, Au-Ag-Bi-Co-Cu-Mo-Ni-Pb-Zn是金成矿密切相关的指示元素组合。
ASD FieldSpec 3地物光谱数据在水磨—大河地区岩性分类中的应用
贺洋, 徐韬, 宋云
2015, 21(1): 21-29, 72.
摘要 (163) HTML (53) PDF (1815KB)(11)
摘要:
以四川省旺苍县水磨—大河地区为研究区, 利用美国ASD FieldSpec 3便携式地物光谱仪野外实测岩矿波谱数据和ASTER遥感影像数据, 基于GIS平台, 根据野外实测的岩石光谱曲线和USGS光谱库的典型岩石光谱曲线提取端元波谱, 对区域影像像元的光谱曲线进行匹配, 采用ENVI4.4软件自动信息提取与人机交互解译相结合的方式, 进行岩性分类, 可以有效地划分区内岩性界线, 满足填图需求, 对辅助该区区域基础地质调查、矿产普查等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地质力学及其应用
渤中25-1低渗透油田地应力分布特征及对开发的影响
廖新武, 刘奇, 李超, 祖克威, 周军良, 黄凯
2015, 21(1): 30-37.
摘要 (235) HTML (126) PDF (1095KB)(47)
摘要:
利用有限元方法, 对渤中25-1低渗透油田现今地应力状态进行数值模拟研究, 并结合低渗透储层地质特征, 分析地应力对油田开发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 渤中25-1低渗透油田沙二和沙三段的现今地应力为压应力, 以北东东—南西西向为水平最大主应力的主要优势方位, 地应力在平面上受断层、构造起伏和沉积微相控制明显。根据地应力状态, 分析研究区的人工压裂裂缝为垂直裂缝。在远离断层的断块中部, 人工压裂缝的展布方向主要为北东东—南西西方向; 在断层附近, 由于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发生偏转, 人工压裂缝的延伸方向也会发生一定偏转, 部署开发井网时需要根据断层附近地应力的实际分布规律进行相应调整。
廊固凹陷沙四晚期构造应力场模拟及低级序断层预测
张丹丹, 戴俊生, 付晓龙
2015, (1): 38-46.
摘要 (215) HTML (107) PDF (1148KB)(11)
摘要:
在了解区域构造背景、分析断层活动特征及构造演化特征的基础上, 对廊固凹陷沙四晚期构造应力场进行数值模拟, 并对低级序断层发育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 研究区在沙四晚期活动的主要断层包括大兴断层、半截河断层等6条, 牛北斜坡构造带与河西务构造带在该时期隆起明显, 综合分析可知该时期最小主应力方向为SE144°—NW324°;低级序断层发育受最小主应力、剪应力等的影响, 最小主应力和最大主应力与最小主应力的差值控制断层的优势发育区, 平面剪应力控制断层走向, 该区主要发育北北东—北东走向的断层; 剖面剪应力在大部分区域为左旋, 表明断层视倾向以北西向为主。
逆断层控制构造裂缝发育的力学机制模拟
高孝巧, 张达
2015, 21(1): 47-55.
摘要 (199) HTML (100) PDF (1046KB)(23)
摘要:
在探讨逆断层对构造裂缝控制作用的基础上, 应用Comsol有限元软件, 模拟不同水平作用力、不同岩性、不同断层倾角和距断层面远近等因素影响下断层及其周边区域的应力、应变情况, 并分析了不同控制因素下构造裂缝发育的规律。模拟结果表明, 构造裂缝的发育程度随施加的水平应力作用增大而线性增大; 岩石破裂前产生的应变量可用来描述岩石的脆性, 抗压强度对岩石破裂起主导作用, 而岩石的抗剪强度与岩石破裂发育有一定的相关性; 逆断层倾角存在一个临界角度, 使构造裂缝发育最为强烈; 逆断层控制裂缝发育, 距离断裂面越远裂缝发育程度越低, 并存在一个发育程度骤减的范围, 称为"断裂控制带", 该断裂控制带的形成和分布应该与断裂的性质、规模、断距及岩石力学参数等有关。
扎伊尔山冲断-走滑构造演化特征与物理模拟
王鹤华, 吴孔友, 裴仰文, 郭文建, 刘波
2015, 21(1): 56-65.
摘要 (301) HTML (147) PDF (1347KB)(25)
摘要:
早期认为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扎伊尔山构造带是典型的逆冲推覆构造体, 但其在新的过山二维地震剖面上表现出冲断-走滑构造的特征, "石炭系—二叠系挤压推覆"和"三叠系—侏罗系压扭走滑"两阶段形成了前陆冲断带完整的冲断-走滑体系。通过物理模拟西北缘挤压、扭动两个阶段地层、断层性质和样式变化, 证实了西北缘冲断-走滑构造体系的存在, 总结其发育规律, 归纳出平面"川"字型样式和剖面"从"字型模式。地质构造模式的建立为西北缘整体构造认识指出新的方向, 同时对地震解释和井位部署具有重要作用。
富台油田岩心裂缝研究
邹娟, 戴俊生, 商琳, 田博
2015, (1): 66-72.
摘要 (230) HTML (98) PDF (1007KB)(16)
摘要:
通过对富台油田岩心裂缝观测, 描述裂缝的几何特征、充填特征、力学性质等, 进而确定裂缝的各项参数。研究结果表明, 富台潜山发育大量构造裂缝, 主要为北东—南西和北西—南东走向共轭剪切裂缝, 同时可见近东西走向裂缝。裂缝基本为近垂直剪裂缝, 开度集中在0.6~0.8 mm, 以方解石半充填为主, 体密度为5~10 m2/m3, 北部较南部地区裂缝密度偏大, 裂缝更为发育。
灾害地质
大瑞铁路高黎贡山越岭段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与地质选线
李光伟, 杜宇本, 蒋良文, 郭长宝, 沈维, 刘筱怡
2015, (1): 73-86.
摘要 (179) HTML (215) PDF (1327KB)(20)
摘要:
在野外地质调查、钻探、地应力测量和室内测试分析的基础上, 对大瑞铁路高黎贡山越岭段规划设计中可能遇到的高地温、高地应力、活动断裂断错、岩爆、涌水突泥、软岩大变形和边坡稳定性等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论述, 认为高地温和热害是制约高黎贡山深埋隧道段建设的关键因素。根据地热钻探、测试资料分析, 该区的地热分布受断裂构造控制明显, 黄草坝断裂具有阻水隔热的工程地质特性。对比分析认为, C12K方案(34.5 km越岭长隧道方案)位于黄草坝阻水隔热断层之南, 通道内相对低温, 且在隧道口处避让了古滑坡等不利工程地质问题, 在众多比选方案中工程地质条件较好。调查研究结果对大瑞铁路全线贯通具有重要意义。
云南盈江2014年5·30 Ms6.1地震的主要震害特征
吴坤罡, 吴中海, 黄小龙, 冯卉, 周春景
2015, (1): 87-96.
摘要 (125) HTML (101) PDF (1214KB)(9)
摘要:
通过实地考察, 对2014年5月30日9时20分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发生的6.1级地震中的房屋震害特点及主要次生地质灾害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 并初步总结了各类房屋建筑及主要地质灾害的震害特征及其成因。研究结果表明, 对于西南山区类似盈江的地震多发区带, 城镇建设过程中在尽量选择高强度建筑材料且保证建筑材料合格的同时, 还要充分重视科学选址, 应尽量避开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震地质灾害易发地带; 对稳定性较差的场地应通过必要的地基处理工程进行加固, 以尽可能减小地震造成的破坏; 在易发生地质灾害的道路周边还应采取适当的加固措施以避免地震来临时造成交通瘫痪, 进而引发更大的生命财产损失。
云南盐津地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向小龙, 孙炜锋, 李国伟, 侯春堂, 谭成轩
2015, (1): 97-107.
摘要 (336) HTML (125) PDF (1032KB)(30)
摘要:
通过地质资料分析, 结合野外详细调查, 揭示盐津地区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认为, 盐津地区滑坡多发生于第四纪松散坡积斜坡, 崩塌多发生于砂岩、页岩、泥岩软硬相间结构斜坡与灰岩高陡悬崖, 泥石流多发生于河谷沟谷; 地质灾害控制性影响因素包括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坡体结构和岩土体工程地质岩组, 诱发因素包括地震活动、降水和人类工程活动; 地质灾害与人类工程活动和采矿活动关系密切。研究成果对当地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岷江双线特大桥高边坡稳定性研究
陈行, 邱敏, 彭雅婷, 龙雪梅, 邹祖银
2015, (1): 108-116.
摘要 (187) HTML (104) PDF (1031KB)(11)
摘要:
成兰铁路岷江双线特大桥高边坡位于岷江地震带, 该区域属于高烈度地震强震频发区, 降雨量大且集中, 不良地质分布广, 在复杂环境因素的影响下, 极其容易引起边坡滑坡。在研究现场工程地质情况的基础上, 利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 建立三维边坡模型, 进行天然、降雨、地震及降雨-地震耦合工况下的稳定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天然工况下安全系数为1.318, 边坡处于稳定状态; 降雨工况下, 随降雨量的增加, 雨水入渗和加载作用增强, 位移高值区逐步扩大并逐渐向坡脚延伸, 25 mm/d、35 mm/d及45 mm/d降雨条件下的安全系数分别为1.001、0.932、0.912;地震工况下边坡不稳定, 坡腰中上部位移与加速度最大, 为易滑坡区域; 降雨-地震耦合工况下, 坡腰中上部极其不稳定, 且随降雨量增加, 滑体位移及加速度均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