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6年  第12卷  第4期

显示方式:
青藏高原与东西两侧大陆的气温差异
蒋复初, 王书兵, 傅建利, 王燕, 殷伟德
2006, 12(4): 399-405.
摘要 (197) PDF (384KB)(6)
摘要:
主要对我国昆仑山-秦岭以南的东西部气温的差异问题进行简要讨论。比较气象台站实测气温和换算至海面后的温度,明显反映西部、中部和东部3个地貌阶块的海面气温自西向东逐级降低。我国西部高原地区全年温度较东部丘陵平原区相对偏高,主要原因在于青藏高原和南亚次大陆主要为西南季风所控制,致使气温相对偏高,而东部深受东南季风和来自高纬冬季风的影响,气温相对偏低。因而,全球变化和区域性季风气候是导致东西部气温差异的主导原因,而不能笼统地归之为高原增温效应和东部"冷槽"影响所致。
西藏阿里札达盆地下更新统香孜组地层厘定与层序地层划分
朱大岗, 孟宪刚, 邵兆刚, 杨朝斌, 韩建恩, 余佳, 孟庆伟, 吕荣平
2006, 12(4): 406-415.
摘要 (149) PDF (508KB)(9)
摘要:
根据札达盆地香孜组河湖相地层剖面的接触关系、沉积旋回、沉积体系和岩相岩性特征,可将札达盆地下更新统香孜组河湖相地层划分为2个沉积相、3个岩段。香孜组一、二岩段为一套砾岩夹砂岩的粗碎屑岩,属典型的冲(洪)积扇沉积物;第三岩段为砾岩与砂岩互层,属冰水冰缘相沉积。ESR法和古地磁法测年结果表明,札达盆地香孜组河湖相地层的形成时代为早更新世早期(2.68~1.36 Ma).札达盆地为一同生断陷盆地,在后期重新复活的过程中,盆地只经历了冲积体系域和水进体系域。冲积体系域形成于札达盆地早更新世早期重新复活层序发育的早、中期,水进体系域形成于札达盆地早更新世早期重新复活层序发育的晚期。
四川茂县较场湖相沉积磁性地层初步研究
王书兵, 李毅, 夏雄刚, 范振飞, 傅建利, 王燕, 蒋复初
2006, 12(4): 416-422.
摘要 (162) PDF (325KB)(5)
摘要:
四川茂县较场剖面厚101.1m,其中湖相沉积厚98.0m,为一套浅黄色-灰色的粉砂、粘土质粉砂和粉砂质粘土层。古地磁测试显示,除2个样品的磁偏角显示负极性外,其余样品的磁偏角全部为正,属布容正极性时,没有出现B/M界线。根据该套地层的岩性、岩相和所处的地貌部位,可以和云南金沙江谷地的龙街组对比,推测其开始沉积的时代为100~120 kaBP.另外,距顶4.0 m处光释光年龄为16.7±1.2 kaBP,推测其结束于10kaBP.湖相沉积历时约100kaBP,是岷江流域出露的末次(间)冰期以来厚度最大的剖面之一。
准噶尔盆地南缘断裂带显微构造特征与活动时代
韩淑琴, 邴颖, 胡玲
2006, 12(4): 423-428.
摘要 (273) PDF (730KB)(12)
摘要:
对准噶尔盆地南缘霍尔果斯-玛纳斯-吐谷鲁逆断裂带中的断层泥和构造岩显微构造进行了研究,并对断裂带中的石膏、石英脉和断层泥进行了ESR测年。显微构造研究表明,断裂带至少经历了3期构造变形,断层泥和石英碎粒中既发育有线状擦痕、阶步等粘滑活动显微构造,也发育有剪切滑动、定向排列等蠕滑活动变形现象。ESR测年结果显示,霍尔果斯-玛纳斯-吐谷鲁逆断裂带形成于1.5Ma前,在0.4~1.0 Ma和0.08~0.12 Ma期间进行了二次再调整。断裂活动时间与青藏高原阶段性隆升的时间一致,说明准噶尔盆地南缘霍尔果斯-玛纳斯-吐谷鲁逆断裂带的形成与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密切相关。
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应力场数值模拟及其动力学分析
冯向东, 刘卫华, 魏东平
2006, 12(4): 429-440.
摘要 (232) PDF (558KB)(9)
摘要:
印度-澳大利亚板块的边界类型和性质十分复杂。本文采用伪三维有限元方法,利用WSM2000观测应力场数据的应力取向和应力状态作为主要约束,建立了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岩石层三维模型,对印度-澳大利亚板块构造应力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进而探讨印度-澳大利亚板块所受边界力对板块内部应力场的影响。结果显示,印度-澳大利亚板块的构造应力场主要受到两个因素的控制:①软流层静压推力;②来自碰撞带的阻力,包括喜马拉雅、巴布亚新几内亚、新西兰和印度-澳大利亚板块与欧亚板块的西北边界。而来自俯冲消减带的拉张作用力对板内应力场的作用相对较小。
非同沉积断裂活动对邻断裂岩层厚度变化的控制作用
易顺华, 朱章显, 金军, 但卫
2006, 12(4): 441-444,440.
摘要 (147) PDF (318KB)(9)
摘要:
以露头尺度构造现象、物探成果图件、模型模拟实验及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为依据,探讨了由非同沉积断裂活动导致的、发生在邻断裂场所的岩层厚度变化的现象及规律。其表现特征为:在正断层作用下,上盘岩层发生增厚,下盘岩层出现减薄;在逆断层作用下,出现的情况正好相反;平移或走滑断层则在"滑向端"和"滑离端"分别出现增厚及减薄现象。该认识对石油、工程和找矿部门具有实际指导作用,对构造地质学的理论研究具有深化认识的意义。
断层作用热模型及其对烃源岩热演化的影响
童亨茂, 张生根, 胡远清
2006, 12(4): 445-453.
摘要 (195) PDF (455KB)(8)
摘要:
从盆地的应力状态分析入手,从断层摩擦生热的角度,建立了断层作用生热的定量模型。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断层摩擦产生的热量与断层的性质、深度、构造应力和流体压力等之间的定量关系,定量分析了断层摩擦生热对烃源岩热演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断层作用的生热量主要决定于断层的深度,构造应力的大小、流体压力、断层的位移量、断面摩擦系数等;断层的活动速率对断层摩擦的生热量没有影响,但对断层带内产生的温度却起决定性的作用;在断层快速活动的条件下(地震型),断层摩擦生热虽然可以产生很高的温度,可以造成断层面附近岩石的局部熔融,但其影响范围和影响持续的时间是十分有限的。
甘肃陇东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长8沉积特征及低渗响应
史成恩, 罗晓容, 万晓龙, 李亮
2006, 12(4): 454-461.
摘要 (101) PDF (632KB)(5)
摘要:
陇东地区白马区长8储层是在湖盆扩张过程中形成的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合水区长6储层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浊积体,为低孔特低渗储层。二者同属西南物源沉积体系的两套储层,由于不同的水动力条件、搬运距离、沉积地形、沉积水深等环境及中等压实强度的影响,形成了该区特低渗储层。储层粒度细、绿泥石不发育和碳酸盐胶结物含量高是导致合水长63比白马区长81储层物性更差的主控因素。
江汉油田盐间非砂岩储层的特征及裂缝的成因
向树安, 凌庆珍, 涂水江, 王锋
2006, 12(4): 462-468,453.
摘要 (240) PDF (515KB)(5)
摘要: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盐韵律发育,部分韵律层段存在有工业价值的油藏,岩性主要为泥岩、泥膏岩、含膏泥岩、钙芒硝质白云岩等,储集空间有孔隙、孔洞和裂缝,以裂缝为主。同一储层中多种储集类型共存。在该类储层中,渗透率的高低不完全取决于孔隙度的大小,而与孔隙结构的分选性,即孔喉的大小、形状、连通程度和裂缝发育情况、充填程度等有关。孔隙结构整体以微喉为主,综合评价属中孔、低渗-特低渗储层。通过大量岩心观察、薄片分析、试井资料和裂缝的形态、产状、密度、分布范围研究后认为,裂缝主要是在高压异常、差异压实、成岩、构造等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其中成岩作用是水平层间缝、构造作用是各类扩张缝和剪切缝的主导因素。
冀东油田南堡凹陷南堡2号构造带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源对比
贾齐山, 李胜利, 马乾, 徐文世
2006, 12(4): 469-475.
摘要 (164) PDF (350KB)(4)
摘要:
南堡凹陷南堡2号构造带主要含油层段为古近系东营组东一段砂岩及奥陶系灰岩。对典型井老堡南1井原油与烃源岩的多项有机化学指标分析表明:南堡2号构造带烃源岩形成的沉积环境为陆相浅湖弱还原环境;东一段与东二段烃源岩表现出未成熟的特征;东三段与沙河街组烃源岩表现出成熟的特征,其生烃深度门限在3100m左右,主力生烃门限为3700m以下的沙河街组。通过油、岩饱和烃色谱-质谱参数综合对比,东营组一段的原油主要来自沙河街组一段的烃源岩,为"下生上储"油气藏;而奥陶系原油主要来自沙三段的烃源岩,为"新生古储"油气藏。
鄂尔多斯盆地镇原-泾川地区三叠系延长组构造裂缝分布定量预测
张林炎, 范昆, 刘进东, 周新桂, 王春宇, 袁杨森
2006, 12(4): 476-484.
摘要 (183) PDF (538KB)(6)
摘要:
根据露头地层、钻井岩心、岩石薄片等对构造裂缝进行了详细观测统计,分析了镇原-泾川地区三叠系延长组储层构造裂缝的基本特征、力学构成和成因。以研究区目的层构造裂缝的实际情况为依据,以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为基础,应用岩石破裂法,对延长组构造裂缝分布和发育程度进行了初步定量预测研究,为鄂尔多斯盆地镇原-泾川地区石油勘探提供了有利区评价依据。
影响水力压裂效果的因素及人工神经网络评价
孙东生, 王红才, 侯默, 赵卫华, 宋清新, 刘振华, 牛淑芳
2006, 12(4): 485-491.
摘要 (182) PDF (313KB)(8)
摘要:
水力压裂是低渗透油气田提高开采效益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但是影响水力压裂效果的因素较多,如地质特征、储层物性和地层能量等。为了达到理想的压裂效果,就要综合考虑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出影响压裂效果的主要因素。本文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数学评估模型并对已有的大量生产数据进行了网络训练和方法验证。结果证明所建立的压裂井潜能评估模型稳定性好,预测精度较高,对油田水力压裂的选井评层及产能预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