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1年  第7卷  第2期

显示方式:
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的“安全岛”理论及方法
胡海涛
2001, 7(2): 97-103.
摘要 (368) PDF (193KB)(17)
摘要:
本文通过历史强地震极震区内存在弱破坏现象的回顾,论述了李四光教授提出的"安全岛"概念,认为这种地壳构造上属活动性相对稳定的地块或岩块在重大工程选址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文中提出了地壳稳定性分级和分级的主要指标,把稳定性分为4级:稳定(Ⅰ);次稳定(Ⅱ);次不稳定(Ⅲ);不稳定(Ⅳ).这些定性和半定量分级指标可作为工程建设地区地壳稳定性评价的依据。
深圳市东水西调输水隧洞工程地震危险性分析
谭成轩, 孙叶, 杨美伶
2001, 7(2): 104-110.
摘要 (177) PDF (238KB)(8)
摘要:
在前人对深圳地区地震烈度的鉴定和评价基础上,结合地震地质分析和地震危险性超越概率计算,确定深圳市东水西调输水工程以ZD2与ZD3之间近EW向一线为界,以北地震基本烈度定为Ⅵ度区,以南属于>Ⅵ度区,核定为Ⅶ度区。
大兴安岭吉峰科马提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胡道功, 郑庆道, 傅俊域, 刘旭光
2001, 7(2): 111-115.
摘要 (236) PDF (244KB)(8)
摘要:
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岩石学研究表明,大兴安岭北段吉峰林场一带变质超基性岩为具有典型鬣刺结构的科马提岩。科马提岩系列由橄榄质科马提岩、玄武质科马提岩及拉斑玄武岩、辉长岩等岩石组成。科马提岩显示了从超镁铁质到镁铁质地球化学趋势,拉斑玄武岩具有从富镁到富铁的趋势,而上覆长英质火山岩则遵循钙-碱趋势。科马提岩稀土配分型式为类似于南非超镁铁质科马提岩的平坦型或轻稀土略富集而重稀土平坦型。科马提岩系列8件样品的Sm-Nd同位素数据构成一条相关性较好的等时线,等时线年龄为1727Ma±74.7Ma,INd=0.510725±0.0000798,εNd(t)=6.94±1.56,表明科马提岩形成于中元古代早期,其源区为亏损的软流圈地幔。这一地壳增生事件可能与松嫩地块从西伯利亚地台南缘裂解有关。
松嫩地块北缘新元古代花岗岩类构造环境的地球化学研究
郑庆道
2001, 7(2): 116-122.
摘要 (171) PDF (232KB)(7)
摘要:
花岗岩类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松嫩地块北缘新元古代花岗岩类具有典型的板块会聚边缘型岩石组合和正序列岩浆演化系列。其中科洛岩体形成于活动陆缘环境,属Ⅰ型花岗岩;双合岩体形成于板块碰撞同期,属S型花岗岩;而九头山单元和柳屯单元则分别形成于造山期后和大陆造陆上升阶段。这一构造-岩浆作用暗示着松嫩地块北缘在新元古代板块构造体制就开始运行。
岩体节理表面形貌的各向异性研究
周宏伟, 谢和平, M A Kwasniewski, 杨长义
2001, 7(2): 123-129.
摘要 (189) PDF (251KB)(13)
摘要:
本文根据激光表面仪测量的节理表面形貌数据,通过将高度分布转化为斜率分布、并对斜率分布采用频谱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节理表面形貌的各向异性特征。一般的统计参数只能给出节理表面剖线某种性质的平均测度,很难捕捉节理表面的各向异性性质。而功率谱密度全面反映了节理表面形貌中大尺度上的起伏和小尺度上的涨落,具有一般统计参数不可比拟的优越性,通过定义累计功率谱密度指数psd*的方法,定量地表征了岩体节理表面的各向异性。
辉长岩脆-塑性转化及其影响因素的高温高压实验研究
桑祖南, 周永胜, 何昌荣, 金振民
2001, 7(2): 130-138.
摘要 (155) PDF (392KB)(8)
摘要:
本文利用高温高压多功能三轴实验装置,以NaCl为固体围压传压介质,在围压为450MPa~800MPa,温度区间为600℃~1150℃和应变速率为1×10-4~3.125×10-6/s条件下,对攀枝花辉长岩进行了流变学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辉长岩围压在450MPa~800MPa条件下,温度在600℃时为脆性变形,700℃~850℃时为半塑性流动,含微破裂,大于900℃时为塑性流动。辉长岩的脆-塑性转化温度为700℃~900℃,主要影响因素为温度、围压和应变速率,同时存在双相流变学问题。
孔隙流体对岩体变形局部化的影响及数值模拟研究
王学滨, 潘一山, 丁秀丽, 盛谦
2001, 7(2): 139-143.
摘要 (175) PDF (186KB)(9)
摘要:
本文首先叙述了孔隙流体对固体变形局部化影响的若干研究进展,并利用三维连续体快速拉格朗日分析,模拟了孔隙压力对岩体变形局部化应变场(剪切带)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孔隙压力对变形局部化应变场有较大影响,随着孔隙压力的增加剪切带趋于不明显,岩体试件倾向于发生拉伸破坏。
接触变质条件下变碳酸岩CO2释放与定量计算——以郯庐断裂南段肥东县双山为例
孙占强, 刘德良, 郑德山, 杨晓勇, 王佰长, 陈永见, 张交东, 谈迎, 李振生
2001, 7(2): 144-150.
摘要 (192) PDF (253KB)(11)
摘要:
为了探讨接触变质带内变碳酸盐岩变质过程CO2释放的数量和排放CO2的物理、化学及地质条件,根据递进变质反应和时间积分流体通量模型,定量分析和定量计算了双山地区变碳酸盐岩在接触变质作用中释放CO2的通量。计算结果得到CO2的通量值为0.729×104~2.446×104 mol/cm2,CO2的来源以接触变质反应释放为主;CO2的生成释放与变质程度呈正相关关系。自白云石带至方解石带变质流体中XCO2不断升高,但钙铝榴石带由于岩浆水影响,流体通量最高而XCO2急剧下降。
微细金属硫化物分选提纯方法研究
丰彦薇
2001, 7(2): 151-154.
摘要 (122) PDF (111KB)(7)
摘要:
对某些微细金属硫化物进行分选和提纯,按照一般的工作流程,可能会改变矿物表面形态,影响测试效果。本文作者对我国广西金牙卡林型金矿的微细毒砂和黄铁矿进行分选和提纯时,改用纯粹水淘洗法工作流程,所选单矿物保存了矿物表面的自然形态,满足了测试工作的需要,为该矿床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资料。
山东济阳帚状构造体系与油气聚集
徐守余, 刘泽容
2001, 7(2): 155-160.
摘要 (197) PDF (172KB)(7)
摘要:
本文阐述了济阳帚状构造体系的特点及其内部油气分布特征,并从济阳帚状构造体系的形成与演化的角度分析了该构造体系与油气形成与分布的关系,认为济阳帚状构造体系是多期旋扭复合作用的结果,它控制了油气的形成、运移和聚集,研究表明油气在帚状构造体系的撒开端富集,而在收剑端相对贫乏。
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中奥陶统油气富集条件
旷红伟, 彭德堂, 李楠
2001, 7(2): 161-166,103.
摘要 (145) PDF (243KB)(6)
摘要:
本文从地层沉积出发,结合地震资料综合解释,简要论述了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中奥陶统的油气富集条件,指出轮南地区中奥陶统沉积相带控制了碳酸盐岩储层的分布,生、储、盖条件基本配套,圈闭形成的时间与烃源岩形成的时间一致,有形成岩性油气藏的可能性。
甘肃西峰晚第三纪红粘土的化学组成及化学风化特征
陈旸, 陈骏, 刘连文
2001, 7(2): 167-175.
摘要 (267) PDF (294KB)(8)
摘要:
通过对甘肃西峰红粘土样品的地球化学研究,发现其碳酸盐含量较高,而Si、Al、Fe等元素含量相对较低。为消除碳酸盐的影响,样品经酸溶处理后其化学组成十分均一,反映物质来源的一致性。稀土元素以及微量元素分布形式揭示出红粘土与第四纪黄土-古土壤风成成因的相似性。研究表明,红粘土的化学风化尚处于脱Ca、Na为主的早期阶段;CIA值和酸不溶物中的Na/K比及Rb/Sr比参数一致地指示了红粘土化学风化程度高于第四纪的黄土和古土壤,反映出晚第三纪以来黄土高原的气候由相对温暖湿润向第四纪逐渐变干变冷演化的总趋势。
临汾盆地末次间冰期以来地貌演化的构造和气候响应
胡小猛, 杨景春
2001, 7(2): 176-180.
摘要 (229) PDF (158KB)(8)
摘要:
野外调查发现,末次间冰期(MIS5)以来临汾盆地普遍发育了一级冲湖积台地(T3)、一级湖蚀台地、两级堆积阶地(T2、T1).利用黄土磁化率地层定年法、TL测年法,确定这些台地或阶地的年龄分别为130kaBP、130kaBP~52kaBP、52kaBP和9kaBP.分析构造和气候因素对河湖地貌发育的影响规律,得出T3台地的形成是130kaBP的区域构造抬升的结果;T2、T1阶地的出现是河流响应晚更新世以来气候变化的产物;湖蚀台地的存在反映了汾河下游黄河三门峡河段可能曾因古崩塌滑坡而被堵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