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8年  第14卷  第3期

短讯
北极油气地质的新进展——第33届国际地质大会侧记
赵越, 刘建民
2008, 14(3): 1-1.
摘要 (74) HTML (57) PDF (74KB)(6)
摘要:
汶川地震、地质灾害与新构造
汶川5.12地震引起的库仑应力变化及其对周边地震活动的影响
王连捷, 周春景, 孙东生, 吴珍汉, 王薇
2008, 14(3): 193-200.
摘要 (196) HTML (68) PDF (925KB)(7)
摘要:
汶川"5.12"8.0级特大地震, 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对周围地区断层活动性的影响和余震发展方向是人们关心的一个问题。根据汶川地震同震静态位移我们计算了周围地区一些断层的库仑应力变化, 并据此评价了震后周围地区断层和地震的活动性。计算结果表明, 龙门山断裂带东北段, 包括北川、青川、宁强等地, 为库仑应力增强区, 有利于地震的发生。较大的余震分布与库仑应力增强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鲜水河断裂带主要为库仑应力下降区, 只有一小段为增高区, 鲜水河断裂带总体上不利于地震活动。成都地区的西北部库仑应力增强, 东南部应力下降。库仑应力变化的研究对大震后地震趋势的分析有重要意义。
祁连山中段门源盆地新构造运动的阶段划分
马保起, 李德文
2008, 14(3): 201-211.
摘要 (238) HTML (125) PDF (466KB)(22)
摘要:
门源盆地是祁连山中段的山间盆地, 南北边缘均为断裂控制, 发育古近系白杨河组、第四纪冰碛物和冰水堆积物。地层变形、地貌发育和断裂活动分期的差异显示新生代以来门源盆地经历了4个构造运动阶段。新生代最早的构造运动开始于渐新世中期(约30MaB.P.), Ⅰ级夷平面解体, 盆地断陷形成并接收了白杨河组砂砾石沉积。第二阶段始于渐新世末期-中新世初(约23MaB.P.), 盆地结束了沉降过程, 白杨河组褶皱变形, 这一过程持续至中更新世初期。第三阶段始于中更新世中期(约460ka B.P.), 新的边界断裂形成, 盆地再次断陷, 堆积了厚度大于400m的冰碛或冰水堆积物, 边缘断裂强烈活动, 这一过程持续到晚更新世晚期(约30ka B.P.)。最新阶段始于30ka B.P., 盆地和两侧的山地整体抬升, 盆地面由此前的加积过程转变为侵蚀切割过程, 北缘断裂的活动由含走滑分量的逆冲性质转变为走滑性质, 但走滑速率明显降低。
地球空间信息学与对地观测学在灾难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刘玉涛
2008, 14(3): 212-220.
摘要 (231) HTML (97) PDF (315KB)(8)
摘要:
近年来地球空间信息学(Geomatics)和对地观测学(EOS)的迅速发展, 为灾难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技术, 促进了灾难管理效率的提高。在简述地球空间信息学、对地观测学和灾难管理的基础上, 综述了地球空间信息学和对地观测学中多传感技术、高分辨率、多时相的卫星遥感系统的发展不仅满足了灾难管理需求数据的多源性、实时性, 而且提高了遥感影像解译精度和增强了对自然灾害的探测、识别能力; 认为日益完善的空间数据基础设施(SDI)和软件系统功能的增强, 将有利于灾难管理需求数据的可用性、可访问性和数据共享, 加强了灾难管理中海量数据管理、处理、分析和发布能力, 提高了预报和管理决策信息系统的可视化程度, 从而提高灾难管理各个环节的效率和效益。同时, 从技术的角度简述了当前地球空间信息学和对地观测技术在灾难管理应用中的局限性和存在的问题。
油气地质
山东东营凹陷东部浊积扇油藏成藏条件与模式
孙海宁, 夏景生, 钟建华, 王志坤
2008, 14(3): 221-230.
摘要 (215) HTML (97) PDF (402KB)(8)
摘要:
岩性油气藏已成为东营凹陷油气勘探重点。东营凹陷东部在沙三、沙四段沉积时期发育了大量厚层烃源岩, 为圈闭成藏提供了充足的油气资源。勘探证实, 东营凹陷东部发育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深水浊积扇等砂体类型, 同时发育断裂型、砂体型、不整合面型等多种输导体系和良好的泥岩盖层。生、储、盖条件在时间、空间上具有良好的组合关系, 为形成砂岩透镜体岩性油气藏和构造-岩性油气藏提供了良好条件。
深水盆地中多边形断层的几何特征与形成机制探讨
吴时国, 孙启良, 董冬冬
2008, 14(3): 231-240.
摘要 (212) HTML (85) PDF (812KB)(11)
摘要:
多边形断层是指一种在平面上呈多边形具有微小断距的张性断层系。自1994年被提出以来, 已有十余年的研究历史, 并在世界50多个被动大陆边缘盆地中被识别出来。研究多边形断层需要高精度的3D地震资料。我们根据琼东南盆地3D地震资料并利用相干切片技术, 首次在琼东南盆地南部发现了多边形断层, 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研究。多边形断层的成因机制是前期多边形断层研究的重点, 许多学者认为深水沉积物早期压实脱水体积收缩形成的; 也有学者认为重力扩展控制断裂的发育。岩石物性、成岩作用及构造应力是影响多边形断层发育的重要因素。多边形断层对深水盆地的油气储集体的性质和分布; 以及油气、天然气水合物的运移和聚集有着重要的意义。
矿产地质
江西钨矿床“多位一体”模式与成矿热动力过程
杨明桂, 曾载淋, 赖志坚, 吴新华
2008, 14(3): 241-250.
摘要 (253) HTML (133) PDF (422KB)(14)
摘要:
以江西大量的钨矿床勘查研究资料成果为基础, 以张天堂—西华山钨矿带为典型, 建立了钨矿床"多位一体"模式。该模式的核心是以成矿花岗岩为主因, 由不同类型的钨矿床组成的具有成生联系的构造—岩浆—成矿体系。重点展示了脉状钨矿床的四维结构与定位规律以及多样的矿床垂直分带模式。同时通过对脉状钨矿床形成的热动力过程观察研究, 揭示了区域水平挤压扭动与诱发的局部垂直内应力场交替活动、岩石剪切破裂与扩容充填交替进行的整个成矿过程, 及其对钨矿床结构形式与时空分布规律的约束作用。
新疆西天山果子沟地区开亚他斯火山机构及成矿潜力浅析
曾小平, 孟红, 曹生秀
2008, 14(3): 251-262, 250.
摘要 (237) HTML (97) PDF (543KB)(4)
摘要:
新疆西天山地区的早石炭世古火山机构是形成金矿床的重要构造。本文通过对新疆西天山果子沟地区开亚他斯古火山机构的形成时代、岩石类型、火山岩相、喷发旋回、喷发韵律、成矿条件的调查研究, 初步确定开亚他斯古火山机构形成于331Ma±2Ma(早石炭世), 为一套钙碱性系列岩石组合, 具有爆发相—喷溢相—爆发相的火山活动特征, 火山岩中金、锑、铋、锌、钼元素背景值较高, 有形成阿希火山岩型金床的成矿背景和潜力。
胶东地区与金矿成矿有关的花岗岩体中的流体包裹体研究
王海芹, 霍光辉
2008, 14(3): 263-273.
摘要 (273) HTML (119) PDF (393KB)(8)
摘要:
与胶东金矿有密切关系的玲珑片麻状花岗岩、栾家河二长花岗岩、郭家岭花岗闪长岩、上庄二长花岗岩4种类型花岗岩中矿物包裹体的发育程度、类型、大小及其特点, 以及包裹体的显微测温结果, 反映出玲珑岩体是经历了高级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重熔型花岗岩, 郭家岭岩体是由高温、高粘度岩浆结晶成岩的。栾家河岩体是由一种富CO2的高温、高粘度的岩浆中结晶演化而来, 岩体的侵入深度也较浅。上庄岩体形成温度压力较低。
岩石力学和地应力测量
岩石流变力学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方向
张尧, 熊良宵
2008, 14(3): 274-285.
摘要 (414) HTML (156) PDF (336KB)(30)
摘要:
从岩石单轴压缩流变试验、多轴压缩流变试验、拉伸断裂流变试验、岩体及结构面的剪切流变试验、以及流变试验中的各种影响因素等来评述岩石流变试验的研究进展。同时从经验模型、元件模型、损伤断裂模型、基于内时理论的流变模型以及弹粘塑性模型等来对岩石流变本构模型的发展进行了回顾。最后, 指出复杂应力路径下岩石的非线性流变、水力-应力耦合情况下的岩石流变、考虑各向异性的岩石流变等方面是今后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沈阳红菱煤矿地应力测量
赵卫华, 孙东生, 王红才, 梁俊义, 王平, 张军红, 王军
2008, 14(3): 286-291.
摘要 (353) HTML (167) PDF (240KB)(4)
摘要:
为了了解红菱煤矿地应力状态和分布特征, 采用空芯包体应力解除法进行了地应力实测工作, 获得了该矿区3个水平3个测点的三维地应力状态。实测表明:该区地应力以水平构造压应力为主导, 三个测点的最大主应力均为NNE向, 最大主应力在18.32~21.5MPa之间, 最大主应力的大小是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的。中间主应力为铅直应力, 在13.1~14.79MPa之间。最小主应力在9.54~13.08MPa之间。测量结果可用于本矿区的生产设计, 并作为煤与瓦斯突出等矿山灾害评价的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