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油气地质的新进展——第33届国际地质大会侧记
-
-
2008年正值千载难逢的国际极地年和国际行星地球年的重合, 北欧国家作为北极地质的主人, 主办第33届国际地质大会, 因此将极地地质和北极油气作为重要的议题, 并占据了区域专题研讨的首要。
极地的科学分组会一共有12个。它们是显生宙北极地区的古地理和大地构造演化, 北极石油区, 巴伦支海石油地学, 俄罗斯北极盆地石油地学, 北美和格陵兰盆地石油地学, 俄罗斯—挪威在巴伦支海的科学合作(主要涉及油气勘探), 正在变暖星球的永久冻土, 北极的古气候及其极端环境, 北极地区的金属矿床成因, 南极的地球动力演化和古地理, 新生代的南极冰川历史, 末次冰盛期以来北极和南极的冰川消退记录与愈千年的新生代双极联系。
由于2007年8月2日俄罗斯北极点的插旗事件, 北极地区的油气资源潜力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本次国际地质大会也是非常令人瞩目。2008年7月23日美国地质调查局时隔8年后, 再次公布了北极油气资源评价结果。大会的两个长报告分别介绍了美国地质调查局的北极油气能源调查结果和评价方法。美国地质调查局的大会展台也在突出位置介绍这一结果。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最新评估, 在北极圈以北的33个地质区中, 25个地质区给出了评价结果, 待发现估计总量为石油900亿桶, 占世界待发现的石油资源量的13 %, 天然气1669立方英尺, 占世界待发现天然气资源量的30 %。北极地区的油气能源潜力十分巨大。(附照片两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