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1年  第17卷  第2期

石油地质
我国叠合盆地油气调查战略思考
周新桂, 刘和甫, 王宗秀, 张林炎, 黄臣军, 李会军, 鄢犀利, 马立成
2011, 17(2): 111-120.
摘要 (192) HTML (94) PDF (571KB)(6)
摘要:
20世纪我国油气勘探在中、新生代陆相裂谷及前陆盆地中获得油气主要储量,21世纪我国远景储量增长将向古生代克拉通盆地海相碳酸盐岩转移,塔河大油田、苏里格大气田、普光大气田等大型油气田的发现,预示着我国陆上前中生代海相碳酸盐岩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是我国油气资源战略接替的重要领域。但由于我国含油气盆地绝大多数盆地具有叠合盆地性质,勘探特殊,导致油气增长缓慢。从目前油气勘探程度来看,油气工作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寻找油气勘探新区、新领域、新层系、新类型,二是加快主要油气盆地新区油气资源勘探前景评价。这不仅需要高新探测技术的支撑,更重要的是要从观念认识上更新,运用新理论新思想突破对叠合盆地深层油气资源赋存状态的复杂地质构造的规律性认识,从战略高度指导油气勘查和评价工作。盆地分析-油气系统-成藏区带-远景评价构成认识和预测叠合盆地新区和成藏潜力评价的主旋律,而“盆地的完整性、改造的微弱性、封闭条件的完好性”则是叠合盆地油气新区初步评价、战略选区的目标所在。
近年来我国发现大气田的地质特征和存在问题
李会军, 周新桂, 张林炎
2011, 17(2): 121-131.
摘要 (170) HTML (131) PDF (362KB)(8)
摘要:
2001年以来我国天然气勘探事业发展迅速,探明储量快速增长,大气田发现速度加快。大气田主要分布在六大气区:鄂尔多斯气区、四川气区、塔里木气区、柴达木气区、松辽气区、珠江口气区。总结了大气田烃源岩、储层和圈闭方面的特点,即:中国天然气勘探指导理论已进入“多元论”时代,有机气以煤成气为主,烃源岩热演化各阶段皆可形成大气田; 大气田在碎屑岩储层、碳酸盐岩储层和火山岩储层均有分布,以碎屑岩储层为主,碳酸盐岩储层次之; 圈闭类型以构造-岩性复合型为主,少量为构造圈闭。分析了大气田烃源岩、储层、成藏方面存在的问题,认为这些问题的解决将极大地有利于天然气勘探的进一步开展。
地应力对油气运移的驱动作用
王连捷, 孙宝珊, 王薇, 乔子江, 王红才, 孙东生
2011, 17(2): 132-143.
摘要 (279) HTML (78) PDF (793KB)(26)
摘要:
论述了地应力驱动油气运移的机理,给出了地应力作用下孔隙地层中流体移动的本构方程和渗流方程。作为实例,模拟计算了胜利油田东营凹陷中央背斜带的地应力场和运移势场。结果表明,该背斜带已有的油藏分布与低应力区和低势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大部分油藏位于低应力区和低势区,说明地应力对油气运聚成藏有重要控制作用。依据地应力场和运移势场的分布,对油藏的有利地区进行了预测,为油田的勘探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冀中坳陷深层油气成藏潜力与勘探方向
张林炎, 范昆, 黄臣军, 孟庆伟, 刘和甫
2011, 17(2): 144-157.
摘要 (253) HTML (150) PDF (1237KB)(9)
摘要:
现有资料表明,构造演化、原型盆地叠合改造过程是冀中坳陷深层油气成藏的基本条件和主控因素; 有效烃源岩和油气保存条件是评价和预测不同类型油气成藏区带的两个关键因素; “古生界自生自储型”与“新生古储潜山型”是冀中坳陷深部油气勘探的两个重要领域,具有巨大的油气潜力。
第四纪地质
准噶尔盆地古生代沉积演化特征
康志宏
2011, 17(2): 158-174.
摘要 (231) HTML (134) PDF (1636KB)(12)
摘要:
准噶尔盆地位于新疆北部,面积13 × 104 km2。目前已发现30多个油气田,经多年研究认为该盆地具有前南华系结晶变质基底,在纬向、西域系和NE向构造体系控制下,发育广泛的古生代沉积。其特征:南华-奥陶纪为裂陷-克拉通盆地的深海-浅海相沉积; 志留-泥盆纪挤压克拉通盆地为较深海沉积; 石炭-二叠纪为克拉通内坳陷盆地浅海-陆相沉.
黄土高原东南部黄土记录的全新世东亚季风变化
许晨曦, 郝青振, 杨石岭, 赵淑君, 周鑫, 葛俊逸, 肖国桥
2011, 17(2): 175-184.
摘要 (268) HTML (170) PDF (853KB)(17)
摘要: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未来东亚季风的变化一直备受关注,而东亚季风演化规律的研究能够为未来的预测提供重要基础。黄土-古土壤序列几乎连续地记录了古东亚季风变化的信息,本文选取黄土高原东南部的荥阳、偃师、灵宝、吉县、丁村五个剖面进行磁化率和古风化强度分析,重建了黄土高原东南部两万年以来的东亚夏季风演化历史: 18~12 ka B. P.,季风强度较弱; 12~10 ka B. P.,季风强度显著增强; 10~6 ka B. P.,季风强度最强; 6 ka B. P.以后季风强度逐渐减弱。对比发现黄土高原东南缘全新世东亚夏季风的演化与东亚季风区不同纬度代表性记录基本同步,没有显著的区域性差别; 东亚夏季风变化主要受控于北半球低纬太阳辐射,但存在明显滞后。同时发现全新世古土壤磁化率与古风化强度峰值在地层中的位置往往不一致,在风化较强的地区,古风化强度最大值位置偏下,两个指标相比,古风化强度能够更客观地反映东亚夏季风强度。
金沙江雅砻江河口-金坪子河段贯通过程
胥勤勉, 杨达源, 葛兆帅
2011, 17(2): 185-199.
摘要 (209) HTML (110) PDF (1587KB)(12)
摘要:
通过对金沙江雅砻江河口-金坪子段的地貌、沉积和年代学的研究, 结合区域地貌和新生代沉积, 初步认为该区域河流发育经历了4个阶段:高原面解体河流发育期(7~4.2Ma)、高原湖泊和盆地形成期(4.2~1.1 Ma)、古雅砻江和古金沙江期(1.1~0.73 Ma)和金沙江贯通东流期(0.73 Ma至今)。7~4.2Ma, 高原面解体发育河流, 攀枝花地区河流形成两级陡坎, 并形成昔格达组下伏的卵石层; 古鲹鱼河开始发育形成, 可能越过现代金沙江的位置进入古掌鸠河, 汇合到昆明盆地。4.2~1.1 Ma, 昔格达组、会理、会东盆地均发育; 古城河可能流入元谋盆地; 攀西地区的湖泊和元谋的湖泊可能不相连; 古鲹鱼河在1.1Ma前改道东流, 并未贯通为金沙江。1.1~0.73 Ma, 古鲹鱼河贯通为金沙江, 不断地向古城河方向溯源侵蚀; 古雅砻江和古城河入元谋盆地; 0.73 Ma, 金沙江袭夺古城河、古雅砻江而贯通, 元谋组堆积结束。0.73 Ma以来, 金沙江快速深切; 中晚更新世开始发育阶地。
岩石力学与构造应力场
不同弹模时圆形巷道围岩的应变局部化数值模拟
王学滨, 王玮, 潘一山
2011, 17(2): 200-210.
摘要 (153) HTML (74) PDF (809KB)(6)
摘要:
利用基于运动方程求解的FLAC程序模拟了不同弹性模量时圆形巷道的应变局部化过程。在计算中, 采用了"先加载, 后挖洞"方式。模拟结果表明, 在弹性模量中等或较小的条件下, 由于开挖卸荷而产生的围岩向空腔内部的"涌入"(运动)现象比较明显, 进而围岩中诱发了较多的破坏、V形坑或短剪切带式破坏。在上述条件下, 基于静力平衡的解析及数值方法不再适用, 而且是偏于不安全的。弹性模量越小, 开挖之后, 围岩维持其均匀周向(或环向)变形的能力越差, 这种轴对称变形越容易被打破, 也被打破得越早。尽管随着弹性模量的增加, 破坏单元数的变化并不是单调的, 但是在总体上, 随着弹性模量的增加, 破坏单元数目降低, 最大剪切应变增量急剧单调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