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7年  第23卷  第1期

地质灾害与环境
长江三角洲地区晚新生代地质与环境研究进展述评
赵希涛, 胡道功, 吴中海, 杨晓东
2017, 23(1): 1-64.
摘要 (356) HTML (82) PDF (39021KB)(80)
摘要:
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和世界最主要的大河之一,长江三角洲地区则是我国人口最为密集和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因此,研究长江三角洲地区晚新生代地质与环境的特征与变化,特别是长江河口地区的河谷变迁与三角洲发育,对于该地区的国计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长江三角洲地区晚新生代地质与环境的科学调查研究,已经走过了整整的一个世纪。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长江三角洲地区晚新生代地质与环境的研究也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本文从现代三角洲发育、末次盛冰期长江河谷的深切与充填作用及冰后期地层的沉积相变化,埋藏硬土层的分布、特征、成因及其古土壤学性质,三角洲地区晚第四纪时期的海侵地层层序与新近纪及早、中第四纪地层及其沉积环境,以及从三角洲钻孔的碎屑锆石、独居石年龄谱及沉积物成分和地球化学组成随时间的变化来推论长江贯通三峡的时间等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和所存在的问题,按照研究时间的大体顺序和地层的新老次序进行了较详细的综述和简要评论。最后根据自己的认识和判断,概括了长江三角洲地区近一个世纪来研究工作所取得的进展和所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进一步工作的几点建议,希望能引起广大同仁及有关部门的注意,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全球气候变化与地质灾害响应分析
高杨, 李滨, 冯振, 左晓
2017, 23(1): 65-77.
摘要 (606) HTML (211) PDF (1898KB)(49)
摘要:
对全球气候变化对地质灾害的响应关系,尤其是对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响应关系进行了综述。工业化革命以来,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全球气候发生着重要的变化,全球几乎所有地区都经历着升温过程。全球气候变化对极端天气事件(极端降雨、气温升高、强风和洪水灾害)的影响尤为强烈,并且增加了地质灾害的发生风险。其中,水循环和气温的变化是影响地质灾害发生的直接因素。气温上升会导致大气层含水量升高、冰川冻土退化、海平面上升、蒸发作用增强;水循环变化会导致降雨频率、降水周期、降水强度的改变。日益增加的极端天气与同岩土体相互作用,导致了不同类型地质灾害的发生,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活起居。
三峡库区反倾岩质滑坡防治措施研究
谭维佳, 代贞伟, 陈云霞, 覃雯
2017, 23(1): 78-87.
摘要 (233) HTML (129) PDF (4114KB)(23)
摘要:
选取巫峡段茅草坡-典型反倾岩质滑坡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库岸滑坡防治措施的分阶段设计流程(原则、思路和方法):首先基于已有的地质勘察资料和现阶段岸坡变形破坏特征分析岸坡变形破坏过程及现阶段所处的变形阶段,确定其相应的失稳模式和主控因素,提出滑坡防治比选方案;其次对于滑坡不同变形破坏阶段进行合理划分,运用数值模拟对滑坡防治各比选方案的治理效果开展岸坡不同变形破坏阶段的全过程评价,对比分析制定较合理的防治措施。研究结论主要有:(1)对同-岸坡而言,当其处于不同变形阶段时,其变形破坏模式和主控因素不完全相同,且同-防治方案的治理效果差别较大;(2)就茅草坡现阶段而言,滑坡处于变形破坏过程的坡脚弱化滑移阶段,此阶段变形破坏的主控因素为消落带岩体的弱化和滑移,格构护坡方案的造价低且防治效果最好,而锚杆锚固方案造价高且效果低。
技术方法与应用
宝鸡黄土区滑坡遥感调查中遥感数据尺度问题探讨
徐刚
2017, 23(1): 88-96.
摘要 (205) HTML (79) PDF (2512KB)(11)
摘要:
遥感数据的尺度效应决定了可识别内容与识别精度,同-区域内的遥感数据尺度不同,同样的遥感处理模型或者方法将得到不同的处理结果。以宝鸡黄土区滑坡遥感调查为基础,对不同遥感数据源的滑坡体的最小可识别面积、图斑面积精度测算、最佳及最大成图比例尺、遥感地质灾害解译对比性分析、滑坡遥感解译精度评价等等与遥感尺度有密切关系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在宝鸡黄土区,调查大、中型以上滑坡的信息,可以采用SPOT-5(2.5 m)融合图像数据,比例尺为1:25000或1:50000;调查中型、小型滑坡及较大滑坡体内部结构定量信息,可以采用QuickBird(0.61 m)融合图像数据,比例尺为1:5000。
基于GIS技术和频率比模型的三峡地区秭归向斜盆地滑坡敏感性评价
齐信, 黄波林, 刘广宁, 王世昌
2017, 23(1): 97-104.
摘要 (156) HTML (133) PDF (3496KB)(15)
摘要:
以三峡地区秭归向斜盆地为研究区,在野外滑坡编图的基础上,选择地形坡度、地层岩性、河流、道路、坡向、坡型结构6个因子参与滑坡敏感性评价,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引入频率比模型,分别计算评价因子的贡献率,并进行叠加分析,最终划分为4个敏感性分区。评价结果表明:极高敏感性区面积占21.39%,滑坡发生面积占61.44%;高敏感性分区面积占24.99%,滑坡发生面积占21.67%;中敏感性分区面积占30.66%,滑坡发生面积占13.19%;低敏感性分区面积占22.93%,滑坡发生面积占3.69%。滑坡敏感性面积累计百分比曲线图表明评价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可靠性。研究成果可为政府部门减灾防灾工程提供科学支持,为滑坡灾害的预测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汶川地震区崩滑堆积体强度现场直剪试验研究
吴瑞安, 张永双, 王献礼, 姚鑫, 杨志华, 杜国梁
2017, 23(1): 105-114.
摘要 (175) HTML (66) PDF (3510KB)(11)
摘要:
以汶川震区漩口-带地震诱发的松散堆积体为研究对象,开展碎石土原状样和重塑样的现场直剪对比试验,探讨不同法向应力、不同粒度组成和不同含水率等条件下碎石土的剪切强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地质成因和岩土体结构相似、粒度组成不同且级配不良的碎石土的剪切强度特性具有相似性;原状样剪切强度明显高于相同干密度和含水率的重塑样;级配良好的碎石土应变硬化程度略高于级配不良的碎石土,当粒径大于5 mm的粗颗粒含量大于42.9%时,随粗颗粒含量增加,碎石土的内摩擦角增加,而粘聚力则先减小后增大;抗剪强度指标与含水率呈线性负相关关系,随着含水率增高,碎石土抗剪强度降低,其中粘聚力较内摩擦角下降更明显。综合前人研究和本次试验结果,建议汶川震区类似结构组分碎石土天然状态下的剪切强度指标c值取15±3 kPa,$\varphi $值取30°±2°。
基于Newmark模型的尼泊尔Ms8.1级地震滑坡危险性快速评估
杨志华, 张永双, 郭长宝, 杜国梁
2017, 23(1): 115-124.
摘要 (316) HTML (126) PDF (4834KB)(34)
摘要:
在研究分析地震灾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气象水文和典型地区滑坡的基础上,采用Newmark斜坡累积位移模型对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Ms 8.1级地震诱发的滑坡危险性的空间分布状况进行了快速评估,通过典型地区的滑坡遥感解译结果验证表明评估结果具有较好的可信度,初步反映了尼泊尔地震诱发滑坡危险性分布的基本特征。然后考虑降雨作用对震后滑坡危险性的影响,对地震叠加降雨诱发滑坡危险性分布进行了快速预测。研究结果对地震应急救灾中的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电磁资料在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石炭系勘探中的应用
曾庆猛, 刘成林, 马寅生, 张贵斌, 毛智慧
2017, 23(1): 125-134.
摘要 (135) HTML (67) PDF (4342KB)(11)
摘要:
以柴达木盆地东部新采集的电磁资料为中心,同时以钻井、地震资料为约束,结合其他勘探资料、重力资料进行柴东地区石炭系综合研究、联合解释。研究过程中,首先对电磁资料进行了前期的预处理和反演,主要采用了-维Bostick反演、-维连续介质反演、二维共轭梯度反演、二维连续介质反演及最优化电性分层等反演技术;而后通过对电磁资料进行联合解释和综合研究,得出了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厚度图、石炭系埋深图等柴东地区综合研究成果;最后利用上述研究成果预测了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含油气有利区带,并且进-步针对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勘探提出了有意义的结论和建议。
磁化率各向异性的原理及应用实例
张淑伟, 杨振宇, 王喜生, MariaTCioppa, 乔彦松, 霍俊杰, EdgardoCañón-Tapia, 赵越
2017, 23(1): 135-140.
摘要 (816) HTML (465) PDF (2091KB)(113)
摘要:
磁化率各向异性(AMS)在地质领域中的应用极为广泛,可以用来研究古流向造成的磁性矿物的定向排列,以及构造应力作用引起的岩石内磁性矿物的定向重结晶、定向排列及韧性变形。本文介绍了AMS的基本原理和参数,并并介绍了前人及作者应用AMS详细分析研究了二个实例:(1)以假多畴(MD)高钛磁铁矿为主要载磁矿物的玄武岩样品的AMS变化及其对构造运动的响应;(2)以MD磁铁矿为主要载磁矿物的湖泊沉积物样品在沉积过程中AMS变化。AMS可以灵敏地检测样品中磁性矿物的定向排列,因此在在地质领域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基础地质研究
塔里木盆地新生代海相沉积问题
李建锋, 赵越, 裴军令, 刘锋, 周在征, 高海龙, 高亮, 付自波
2017, 23(1): 141-149.
摘要 (312) HTML (104) PDF (2866KB)(20)
摘要:
基于前人文献,对塔里木盆地新生代海相沉积问题进行梳理,进而探讨该盆地新生代海侵的次数和范围以及海退的时限、原因。研究表明,新生代,塔里木盆地至少经历古近纪的阿尔塔什晚期至齐姆根早期(古新世早期至古新世晚期)、卡拉塔尔期-乌拉根期(始新世中期)、巴什布拉克中期(始新世晚期至早渐新世)等三期海侵;塔里木盆地中新世仍有海相地层这-认识获得广泛认可仍需更多的地质证据来支持。塔里木盆地海侵范围在卡拉塔尔-乌拉根组沉积时期达到最大,向东可达玛扎塔格地区,在盆地北缘和南缘分别可以到达库尔勒以东地区和洛浦县阿其克以东地区。由于受到全球海平面变化和构造运动的共同影响,副特提斯海新生代从塔里木盆地退却的沉积记录包括齐姆根组顶部、乌拉根组顶部、巴什布拉克组第四段和第五段,时间上分别对应于古新世晚期、始新世中晚期和早渐新世。
中亚造山带西准噶尔晚古生代洋陆转换与构造演化——来自晚石炭世流纹岩的证据
史建杰, 陈宣华, 丁伟翠, 李冰
2017, 23(1): 150-160.
摘要 (254) HTML (152) PDF (4770KB)(17)
摘要:
本文在中亚造山带西部的西准噶尔地区新发现晚石炭世柱状节理流纹岩,并根据其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其形成的构造环境。岩石化学分析的结果表明,柱状节理流纹岩的主量元素具有高钾低钠的特征,属于高钾钙碱性和钙碱性岩浆系列;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分配模式表现为Ⅴ字型,Eu亏损,说明发生了斜长石的结晶分异。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K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HFSE)Nb、Ta出现负异常,反映了俯冲带岩浆的特征。研究表明该流纹岩属于A2型,形成于后造山的伸展构造环境;与该地区晚石炭世大型花岗岩类岩基具有同源性,同属于后造山伸展环境下的富碱岩浆作用。对比我国东部沿海中生代柱状节理流纹岩的大陆边缘构造环境,本研究认为西准噶尔地区在晚石炭世存在由大洋俯冲向陆内环境转变的洋陆转换特征;之前的大洋俯冲主要发育在克拉玛依-包古图-带,具有准噶尔洋板块向西北方向在哈萨克斯坦微陆块之下俯冲的构造极性。正是由晚石炭世柱状节理流纹岩所代表的后造山伸展环境下的富碱岩浆作用,终结了该地区洋陆过渡带环境。
新构造与活动构造
大姚-姚安地区强震孕震机理——NW向褶皱节理的构造强化与活动
常祖峰, 张艳凤, 李鉴林
2017, 23(1): 161-172.
摘要 (173) HTML (241) PDF (5019KB)(23)
摘要:
以21世纪初滇中大姚-姚安-带接连发生的4次Ms 6.0~6.5级强震为例,通过分析该地区构造类型及其演化历史,结合川滇块体的现今运动特征和构造应力场,提出滇中构造区运动模型和特殊的孕震模式,探讨褶皱节理与地震活动的关系。研究表明,这些地震序列均有规律地沿北西方向展布,具有高度-致的沿北西向节理面右旋走滑的力学破裂机制。该地区断裂不发育,而是以北西向中生代褶皱构造为主。野外调查发现,该地区广泛发育与褶皱伴生的北西向纵向节理及北东向横向节理,前者较后者更为发育。这些节理密集成带,呈不等间距排列,带宽30~50 m,带内节理密度20~30条/m。节理面上发育有方解石脉和辉长岩脉,同时发育挤压片理化带、新鲜的水平擦痕和松软的断层泥,说明这些节理不仅与深部地壳有关联,而且近期有着新活动迹象。分析认为,在滇中块体南南东运动的背景下,这些地震是在现今北北西向挤压应力场作用下,北西向纵向节理发生构造强化、贯通、破裂的过程中产生的。“活节理”与活动断裂、活动褶皱等构造-样,是地球上广泛存在的活动构造之-。在特殊的构造环境和特定的构造应力场作用下,节理构造会演变为-种构造强化带或活化带,进而成为-种特殊的孕震构造。
2015年尼泊尔8.1级大地震前后喜马拉雅带地震活动图像演变
刘杰, 赵根模, 吴中海
2017, 23(1): 173-181.
摘要 (246) HTML (115) PDF (4163KB)(24)
摘要:
针对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M8.1地震后喜马拉雅造山带的未来地震危险性问题,通过对喜马拉雅带历史大地震应变能释放和在尼泊尔地震发震前后的区域地震活动图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喜马拉雅带很可能已进入新-轮的地震活跃期。此次尼泊尔大地震不足以将喜马拉雅带中段的地壳应变能全部释放,喜马拉雅带中段的地震活动和藏南裂谷带地震活动具有密切的关联,在喜马拉雅带中段和藏南裂谷带还将有大地震活动。同时研究结果还显示现今在喜马拉雅带的东段存在阿萨姆围空区和不丹围空区,在喜马拉雅的西段出现噶尔围空区,喜马拉雅西段新德里和西藏接壤地区以及喀喇昆仑断裂上噶尔县地区地震危险性很高,喜马拉雅东段林芝山南地区以南的阿萨姆和不丹地区危险性很高,应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