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2年  第8卷  第3期

显示方式:
鄂尔多斯盆地早古生代复合的古构造体系与天然气
张福礼
2002, 8(3): 193-200.
摘要 (223) PDF (211KB)(5)
摘要:
以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古生界为重点的第二轮油气普查,历经十几年的艰苦拼搏,终于取得了重要的油气成果,相继发现了一批大中型天然气田,成为我国陆上一个新的重要的油气战略接替区。本文介绍了地质力学在鄂尔多斯盆地早古生代碳酸盐岩领域找油气研究中,坚持构造体系控制油气的基本观点,以古构造体系、古沉积体系、古地貌岩溶体系、古含油气体系分析为主线,指明了盆地下古生界巨大的生烃资源潜力和大中型天然气聚集带形成条件及勘探方向,强调原型盆地的勘探思路在指导勘探部署和气田发现中的重要作用。
海相成油新理论与塔河大油田的发现
康玉柱
2002, 8(3): 201-206.
摘要 (164) PDF (170KB)(33)
摘要:
塔里木盆地北部超亿吨级塔河油田是中国第一个海相古生界大油田,它的发现、探明与创新理论的指导及采用先进技术有直接关系,本文阐述古生代海相成油理论、塔河油田的发现、基本特征及前景展望。
略论中国中、古生代石油资源远景
黄汉纯, 黄庆华
2002, 8(3): 207-210.
摘要 (178) PDF (108KB)(6)
摘要:
根据笔者在柴达木盆地侏罗系生油层和原生油藏的研究成果,指出我国应重视侏罗系油源的战略性侦察以及古生代及其以前海相油源战略性的研究。
中国东部某些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与部分北东向正断层成因分析
孙宝珊
2002, 8(3): 211-218.
摘要 (175) PDF (248KB)(8)
摘要: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众多,为断陷盆地类型,断层发育也往往表现为正断层形式。对这些盆地性质、形成机制以及正断层的力学性质的认识众说纷纭,但以张、张扭性盆地和张、张扭性断层之说占主导。本文从大地构造体系环境、构造型式特点、区域与局部应力场分析、定向岩心破裂面观察、地震反射信息,晚近时期构造形迹(如天然地震裂隙、断裂)组合规律的地质分析以及正断层控油特点等方面,对盆地及控盆断层性质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中国东部某些断陷盆地、NE向控盆正断层和盆内主干NE向正断层为扭性或压扭性,其形成缘于构造应力与重力联合作用的结果。
黄骅坳陷新生代构造应力场演化的光弹模拟与石油地质条件分析
马寅生, 曾庆利, 张兴
2002, 8(3): 219-228.
摘要 (163) PDF (289KB)(8)
摘要:
在构造演化分析的基础上对黄骅坳陷的新生代构造应力场演化进行了光弹实验模型,认为黄骅坳陷新生代最大主应力方向具有从NNE向挤压向NE、NEE向转变的右旋特征,构造应力场方向的右旋转变控制着断层的活动与坳陷的形成,使得早期(孔店期、沙河街期)以引张形式活动的断裂到晚期(东营期及其以后)逐渐转变为以走滑形式活动,促成了多期构造叠加,形成了多种圈闭类型,为油气成藏富集创造了有利条件。
东海西湖凹陷应力场数值模拟及其应用研究
张明利, 谭成轩, 王震
2002, 8(3): 229-238.
摘要 (194) PDF (289KB)(9)
摘要:
石油和天然气是流体矿产,其最大特征具有运移性。构造应力与油气运移密切相关。引起地质环境、圈闭条件、应力状态改变的动力是构造应力场。盆地沉陷、隆起、断裂构造等都是不同特点的应力状态作用下的地质痕迹。高应力区围限下的低应力区,一般是有利的储油储气构造位置。本文在东海西湖凹陷中央背斜带及其邻区构造地质、石油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对平湖组、花港组、龙井组目的层在中新世晚期的应力状态进行了数值模拟,进而分析了应力场与油气运聚的关系,研究结果与构造地质、石油地质分析结论相一致,对油气勘探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东海陆架盆地古近-新近系高分辨率层序
赵省民, 张正喜, 吴必豪, 王振宇, 马惠福, 郑军
2002, 8(3): 239-247.
摘要 (207) PDF (292KB)(6)
摘要:
东海陆架盆地是我国重要的新生代海上含油气盆地,其中堆积了巨厚的古近-新近系含油层系。作者通过对录井资料的分析,在古近-新近系含油层系中大致识别出6大沉积体系、12种沉积相和13种沉积亚相。在此基础上,本文借助相序、相组合、相分异、沉积物体积划分以及地层叠置样式的综合分析,对该含油层系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在其中识别出了59~64个短期旋回、21~29个中期旋回和7~11个长期旋回。最后,将文中所划分的高分辨率层序与前人的地震层序进行了对比。
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与潜力分析
袁嘉音, 周新桂, 肖玉茹
2002, 8(3): 248-256.
摘要 (178) PDF (224KB)(21)
摘要:
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在近二十年的石油勘探会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果。本文叙述了该盆地的油气勘探历程,以重点区块为单位,对勘探成果及资源潜力做了精细的分析,指出了该盆地未来的油气勘探主攻领域和方向。
巴楚地区上寒武-下奥陶统丘里塔格群碳酸盐岩储层特征
张新海, 王晓东, 阳国进, 周新桂, 毛晓长
2002, 8(3): 257-264.
摘要 (209) PDF (227KB)(5)
摘要:
巴楚地区上寒武-下奥陶统丘里塔格群碳酸盐岩储层是区内主要储层段,为一套局限台地沉积,其中"云岩、灰岩互层段"、"白云岩段"为有利储层层位。受沉积相、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影响,储集空间类型主要是次生孔隙、溶洞和裂缝,尤其是溶蚀作用与断裂改造作用,使丘里塔格群碳酸盐岩形成优质储层。分布在南部康塔库木-玛扎塔格构造带已获得高产工业气流。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北段构造样式形成机制
刘立, 谢文彦, 郭克园, 蔡国刚
2002, 8(3): 265-271.
摘要 (194) PDF (241KB)(7)
摘要: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北段新生代盆地具下断上拗的双层结构,是伸展和走滑联合作用的断陷盆地。通过盆地的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分析表明:东部凹陷的形成可分为断陷期和拗陷期两个不同的阶段。在断陷期的过程中,伸展及走滑作用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断陷早期以伸展作用为主,中期伸展和走滑联合作用,晚期以走滑作用为主。在这种独特机制作用下,不同时期断陷由不同类型的半地堑组成。断陷阶段早期构造样式主要为非旋转或旋转半地堑;中期主要为滚动半地堑及复式半地堑;晚期主要为走滑半地堑;拗陷是新生代盆地萎缩期的构造样式。不同时期构造样式的研究,实际上再现了构造样式的演化史,同时也是含油气系统成藏动态过程的研究前提。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北段生排烃史模拟及分析
曾龙伟, 刘立, 郑永红
2002, 8(3): 272-278.
摘要 (158) PDF (201KB)(6)
摘要:
本区的生排烃史的研究是基于地史、热史的模拟基础上进行的,生排烃史的模拟是含油潜力预测的有效手段。从生烃强度来看,本区的生烃强度中心位于牛局-青龙台构造带,说明东部凹陷北段具备生烃洼陷,是形成独立的含油气系统的基础。本区三套烃源岩为:沙三段下部、沙一段和东营组。各时期的排烃量在东营组沉积末期达到高峰,反映了东营组末期右旋走滑运动对油气运移的巨大影响,是油气幕式运移的有利证据。本区的排烃强度中心位于牛局-青龙台构造带,油气呈发散式向两侧运移,因此,除本区的牛局-青龙台构造带外,茨榆坨高垒带和东部陡坡带也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东营组时期是排油及排气量最大时期,占总排油量35.87%,占总排气量90.2%,沙三段沉积末期的排油量仅次于东营组沉积末期,说明本区的含油气系统至少有两个关键时刻。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芳深9井区火山岩储层裂缝预测
任德生, 张兴洲, 陈树民
2002, 8(3): 279-287.
摘要 (222) PDF (285KB)(9)
摘要:
本文在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芳深9井区构造地质、石油地质及构造应力场分析的基础上,对早白垩世嫩江组末期、晚白垩世明水组末期和现今三个构造时期在营城组火山岩地层中的构造应力场进行了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进而分析了三维构造应力场在裂缝预测分析中的应用,研究结果与构造地质、石油地质分析结论相一致,对油气勘探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解读变形岩
杨美伶, 吴三英
2002, 8(3): 288-288.
摘要 (117) PDF (34KB)(9)
摘要:
岩石变形既可以产生单个的宏观型构造,例如:破裂、断层、褶皱以及板块构造,也可以在岩石中产生中小尺度的构造形迹。变形岩石的组构取决于遭受变形的沉积岩或火山岩的特征或取决于矿物颗粒的或被改造的岩石碎屑的优选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