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3年  第9卷  第2期

显示方式:
大别造山带东部假玄武玻璃的成因
刘建民, 董树文, 张家声, 刘晓春, 陈柏林
2003, 9(2): 97-105.
摘要 (184) PDF (387KB)(14)
摘要:
最近,在大别造山带东部广泛发现了假玄武玻璃出露点,这些假玄武玻璃主要沿NE-SW向断裂带或剪切带发育。某些假玄武玻璃内发育糜棱质条带。本文主要讨论了大别造山带东部假玄武玻璃的显微构造、岩石化学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等特征,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发育在该地区的假玄武玻璃的成因。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古地温演化研究
殷秀兰, 武红岭, 马寅生, 王小凤, 吴铁生, 陈正乐, 白嘉启, 王庆丰, 郑治宇
2003, 9(2): 106-112.
摘要 (154) PDF (231KB)(8)
摘要:
基于化学动力学原理,采用镜质组反射率模拟计算法,对辽河盆地东部凹陷14口井的古地温演化进行了恢复,重建了各时期平均古地温柱。总结了古地温演化的总体特征,认为研究区古近纪古地温演化特点是Es3高,Es1-2低,Ed-N高,为波状高地温演化。区域上,凹陷内部呈南北高、中央低的趋势,南部黄金带、二界沟及北部牛居地区的地温梯度一般在35℃~40℃/km,而中段相对较低(29℃~35℃/km).
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构造特征、沙箱模拟与形成机制研究
云金表, 赵利华
2003, 9(2): 113-121.
摘要 (213) PDF (346KB)(8)
摘要:
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是渤海盆地济阳坳陷东营凹陷中油气最富集的区域。该构造带走向近东西,为北陡南缓两翼不对称的隆起带,上部发育"塌陷式"地堑断裂系统。由于构造受北缘断层控制,具有同沉积与逆牵引(reverse drag)特点,故勘探早期将其认为滚动背斜。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钻井揭露与地球物理勘探资料的增多,研究者普遍认为是盐泥底辟构造。本次工作,是在进行详细的地震、地质解释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与假设,运用沙箱实验证实方法探讨了构造带成因。通过实验与地质、地球物理的综合研究认为,东营凹陷中央隆起构造带是区域张扭力与重力联合导致的伸展-底辟作用的产物;盐泥底辟物质的形态、底辟与伸展作用的强度控制了局部构造的形态与断裂构造的发育程度。
济阳坳陷桩西油田L451断块断裂特征及其封闭性
王洪宝, 缪明才, 吴孔友, 洪梅, 钟建华
2003, 9(2): 122-128.
摘要 (172) PDF (246KB)(8)
摘要:
L451断块的基底形态为一典型的凸起-缓坡边缘构造坡折带,盖层沿基底斜坡向上超覆,呈单倾形态,构造简单,油气主要受断层控制。区内共发育6条断层;走向为NNE向和NWW-EW向两组,其中NNE向断层形成早且具生长性质,NWW-EW向断层形成晚,两组断层相交构成墙角式断块。在分析断层几何特征基础上,从断层活动期与油气运移期的匹配关系、泥岩涂抹带的是否连续分布等因素分析了研究区断层的封闭性,最后利用模糊数学的方法综合评价了各砂体的封闭性,评价结果与油田钻井基本吻合。
复杂断块油田伴生断层与油气聚集——以东营凹陷中央背斜带现河庄油田为例
王立军, 吴云桐, 牛纪凤, 高飞, 丁晓明
2003, 9(2): 129-135.
摘要 (312) PDF (295KB)(7)
摘要:
本文以东营凹陷中央背斜带现河庄油田为例,通过区域构造分析,探讨在复杂断块油田主断层周缘发育的伴生断层形成过程,分析伴生断层在平面、纵向上的分布规律,及其对油气藏聚集的控制作用;在已开发老区结合部及周缘寻找新的含油断块,落实了更多的优质储量,为老油田的增储上产发挥重要作用。
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构造沉降对沉积的控制作用
张福顺, 樊太亮, 孙宜朴, 库国正, 张放东
2003, 9(2): 136-142.
摘要 (208) PDF (213KB)(6)
摘要:
白音查干凹陷北部陡坡沉降速率大,南部缓坡沉降速率小,北坡的霍恩和冬屋地区是持续发育的沉积中心。变换构造带在白音查干凹陷主要表现为调节带,在凹陷的北坡桑合西地区、古尔地区是持续发育的横向调节带,地貌上为持续存在的古高地;南坡的白音查干调节带与达1井东调节带,分别是锡林好来与达尔其辫状河三角洲体系、达尔其与翁特沉积体系的分水岭。凹陷在阿尔善期至腾格尔期沉降快,为断陷湖盆;都红木期以后转化为坳陷湖盆。
黄河上游地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区域危险性评价
张春山, 张业成, 马寅生
2003, 9(2): 143-153.
摘要 (191) PDF (345KB)(11)
摘要:
本文在对黄河上游地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进行野外调查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对地质灾害进行了以县(市)为单元的危险性评价。评价区共包括116个单元,地质灾害危险程度共分为5级,高危险单元5个,较高危险单元7个,中等危险单元11个,较低危险单元47个,低危险单元46个。
预应力锚索在十三陵抽水蓄能电站上池西北坡加固中的应用
汪西海, 王连捷, 葛增军, 吴满路, 武刚
2003, 9(2): 154-160.
摘要 (122) PDF (211KB)(8)
摘要:
十三陵抽水蓄能电站上池位于蟒山山顶,不仅蓄水发电,而且作为"天池"为十三陵游览区增加了又一新的景色供游人观赏。本文以十三陵抽水蓄能电站上池西北坡塌滑体锚索锚固为例,系统论述了预应力锚索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
盐源-宁蒗地震共轭破裂及极限主应力随地壳深度变化
谢新生
2003, 9(2): 161-170.
摘要 (124) PDF (340KB)(14)
摘要:
许多震例表明,地震可以形成于共轭破裂。地震震源处,其温度和压力与地壳浅处及地表不同,温、压越高,共轭破裂角越大,随着深度的变浅(温、压减小),地震共轭破裂角减小;高烈度等震线共轭角也减小。用数学力学方法和岩石力学实验结果,探讨了1976年盐源-宁蒗6.7和6.4级地震共轭破裂及极限主应力随地壳深度变化。
阳原西堡剖面的孢粉分析
王燕, 王书兵, 蒋复初, 童国榜
2003, 9(2): 171-175.
摘要 (134) PDF (169KB)(8)
摘要:
通过对阳原西堡剖面的孢粉分析,得到16000年以来该地区植被与环境发展的历史。约16000~11000aBP期间,植被是以蒿和藜为主的干旱草原景观,气候寒冷而干燥;约11000~9000aBP期间,植被有一定的增长,气候变得温凉稍湿;约9000~4800aBP期间,气温上升湿度下降,植被呈现疏林草原景观;距今4800aBP以来,植被虽然仍以草原为主,但低花粉浓度指示环境条件又趋于恶劣,气候进一步向暖干方向发展。
长江中游砂山形成的年代及成因研究
杨超, 黄长生, 李长安, 赵欣
2003, 9(2): 176-182.
摘要 (136) PDF (240KB)(8)
摘要:
经野外考察、资料整理分析及实验数据测试等工作,并与有关研究对比,较全面地分析论证了长江中游砂山沉积的风成特征。本次研究首次发现南昌附近的梁家渡古埋藏砂丘剖面,并佐证了武昌青山、湖南岳阳等地的砂层沉积。在此基础上通过年龄测试、扫描电镜观察等确证了砂山的形成时代和风成微观特征,与相关研究综合分析,较深入地论证了长江中游砂山的风成成因。
构造应力对元素分配的控制作用——以焦家金矿床为例
郭涛, 吕古贤, 邓军, 李学军, 孙之夫, 郭初笋
2003, 9(2): 183-190.
摘要 (190) PDF (285KB)(11)
摘要:
在成矿过程中,构造应力与元素的迁移富集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以焦家金矿床为例,在分析矿区构造应力特征的基础上,通过代表性剖面研究,探讨构造差应力与成矿元素在空间及成因上的关系,认为构造作用和成矿元素的分配是同步发生的,构造作用不仅使断裂带内的岩石强烈破碎及糜棱化,而且促使岩石的物质组成重新分配与调整,使得分散的成矿元素发生活化、迁移。由于构造动力的控制作用,成矿元素在不同构造岩相带表现出了相似而略带差异的地球化学行为。
中国地质科学院机构科技论文收录情况统计
史静, 赵华茗, 李万伦, 刘素芳
2003, 9(2): 191-192.
摘要 (84) PDF (52KB)(5)
摘要:
分析、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科技水平、学科发展趋势、新兴领域潜力以及一个学术团体及科技人员学术水平、专长、分布,常以科技论文的数量与质量作为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