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9年  第15卷  第1期

矿产地质
区域成矿与矿田构造研究——构建成矿构造体系
陈宣华, 陈正乐, 杨农
2009, 15(1): 1-19.
摘要 (605) HTML (207) PDF (1289KB)(57)
摘要:
构造与成矿具有密不可分的动态耦合关系。构造应力场和构造运动控制了成矿作用。不同形式的构造, 如断裂、褶皱、韧性剪切带和壳幔构造等, 对成矿作用具有不同的控制作用。构造体系具有多级控矿的规律。构造体系与成矿系统的有机结合, 构成了成矿构造体系。全球具有多个巨型成矿构造体系, 包括环太平洋、特提斯-喜马拉雅、古亚洲、大洋脊-大陆裂谷和克拉通等巨型成矿构造体系。成矿构造体系的构建, 是区域成矿规律与矿田构造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
闽中梅仙峰岩铅锌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古构造环境
张达, 吴淦国, 狄永军, 余心起, 彭润民, 黄火剑
2009, 15(1): 20-35.
摘要 (187) HTML (98) PDF (1503KB)(14)
摘要:
尤溪梅仙峰岩铅锌银矿床位于政和-德化前寒武纪变质分布区的南端, 处于北东向丽水-海丰断裂东侧闽东火山断拗带的次级寿宁-华安基底隆起带内。峰岩矿床的含矿岩系主要为上元古界马面山群东岩组(Pt3dy)。铅锌银矿体具层控特点。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赋矿地层东岩组为以绿片岩为主的一套古火山沉积建造。绿片岩的原岩为玄武岩类, 变粒岩主要为英安岩及流纹岩。玄武岩浆的形成可能和板块俯冲相关。矿床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矿床存在多次成矿作用和多种硫源。铅同位素组成与演化表明从幔源至造山带和上地壳不同的铅源均有混入, 演化趋势较明显, 并显示多次地质事件叠加特点。金属硫化物的稀土分布型式都表现为一定程度的右倾斜, 轻重稀土分异显著。微量元素相对于MORB均有不同程度的亏损和富集。高场强元素(HFSE:Nb、Ta、Zr、Hf)表现为明显的负异常, 具较强烈的亏损; 而Pb、Rb和Ba等元素相对富集。东岩组变质火山岩也表现为明显的高场强元素的亏损及低场强元素的富集, 显示出典型和俯冲有关的岛弧岩浆的特征, 表明矿床与东岩组火山岩都形成于俯冲背景下的岛弧环境。
江西省相山矿田横涧-岗上英矿床构造控矿特征分析
张鸿, 陈正乐, 杨农
2009, 15(1): 36-49.
摘要 (185) HTML (146) PDF (1668KB)(25)
摘要:
横涧-岗上英铀矿床产在相山大型塌陷式火山盆地的北部, 区域NE向、EW向断裂构造与火山构造复合控制次花岗斑岩体和铀矿床的定位, 矿区次花岗斑岩的产出明显受到高角度逆断层的制约, 铀矿化主要受构造裂隙控制, 含矿裂隙带沿斑岩体内外接触带呈弧形展布。依据横涧-岗上英地区次花岗斑岩岩体及矿体空间展布及产状特征, 厘定了控岩构造系统, 通过分析构造裂隙特征及其与铀矿化的关系, 划分了成矿前、成矿期、成矿后构造体系, 初步认为矿区的构造演化可分为三期6个阶段。
电磁测深在鲁西地区绿岩带型金矿勘探中的应用
霍光辉, 王海芹, 王虹, 王玉和
2009, 15(1): 50-55, 76.
摘要 (196) HTML (122) PDF (1317KB)(39)
摘要:
在山东省泰安市周家庄地区金矿勘探中进行电磁测量方法试验, 获得了高分辨率的电性剖面和较可靠的地质解释资料, 经钻探验证发现了隐伏金矿体。测量结果表明, 在岩层深部高电阻率背景下的低值电阻率异常带是寻找金矿化带的有利部位, 低阻异常带的空间展布范围揭示了金矿化带的延伸趋势。
区域地质与构造地质
北秦岭二郎坪群晚中生代伸展-走滑-收缩体制研究
张宏远, 王宗起, 刘俊来, 闫全人, 王涛, 闫瑧
2009, 15(1): 56-68.
摘要 (214) HTML (77) PDF (2391KB)(8)
摘要:
晚中生代, 中朝、扬子两地块的拼合带进一步受到强烈的陆内构造-岩浆活动改造, 为揭示其规律性, 以拼合带上北秦岭二郎坪群主体地块为研究对象, 综合开展了中小构造解析、显微构造岩组学、电子探针、年代学等研究。研究发现, 二郎坪群主体内部的小寨-二郎坪剪切带具右行韧性走滑特征, 大庙-湾潭剪切带具右行韧性走滑兼后期脆-韧性逆掩叠加的特征; 40Ar/39Ar构造-热年代学分析揭示出一期连续抬升-剥露过程, 时间介于~ 121 Ma和~ 100 Ma之间。晚中生代二郎坪群地块经历了伸展-走滑-收缩背景依次控制下的构造改造过程, 先是在区域伸展体制下, 被内部的小寨-二郎坪剪切带、大庙-湾潭剪切带切割为抱树坪岩片、火神庙岩片、二进沟岩片等构造岩片; 在其后的早白垩世早期区域走滑背景下, 各构造岩片又发生了平移为主的右行走滑运动; 最后, 二郎坪岩体的侵入终止了内部小寨-二郎坪剪切带的活动, 而大庙-湾潭剪切带也在区域收缩体制下终止活动, 从而使二郎坪群重又焊接为一体。研究结果预示着北秦岭二郎坪群晚中生代同时期的构造体制可能与大别山是相反的。
鄂尔多斯古陆核内部中生代晚期火山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郑翻身, 康屹青, 康红在, 张凤禹, 狄永军
2009, 15(1): 69-76.
摘要 (271) HTML (124) PDF (2011KB)(8)
摘要:
在古老、稳定的鄂尔多斯古陆核上, 经过初步的金刚石找矿工作发现了一些来自深源的金刚石指示矿物; 并在这些指示矿物异常区的源头, 发现了玄武质岩浆岩。这些深源岩浆主要呈弱的喷发或爆发形式或裂隙式贯入为表现特征。它的发现可以证明冀鲁辽古陆核在中生代强烈活化的同时, 鄂尔多斯古陆核也出现较弱的岩浆活动。它提供了一个研究大陆岩石圈的窗口, 同时对本地区的金刚石找矿可能具有指导意义。
第四纪与环境地质
泥河湾古湖的形成机制及其与早期古人类生存环境的关系
袁宝印, 同号文, 温锐林, 王燕华
2009, 15(1): 77-87.
摘要 (309) HTML (231) PDF (1451KB)(30)
摘要:
泥河湾盆地位于汾渭裂谷系的东北端, 是裂谷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近纪初恒山-大同一带发育软流圈上涌柱, 导致岩浆喷发和地壳变薄, 距今25~24 Ma, 阳原-石匣一带开始沉陷形成盆地, 北侧出现伸展造山带。受到挤压作用使盆地内地壳缩短并在盆地南侧形成台地。上新世末至早更新世为盆地沉陷最盛时期, 泥河湾古湖形成。距今2.0~0.8 Ma, 该地区为温和的温带气候环境, 有的时段为亚热带气候, 同时火山喷发的火山灰和风成沉积为盆地土壤提供了丰富矿物质养分, 湖泊周边地区动植物繁盛, 为早期古人类在此栖息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该裂谷型盆地是适于早期古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地区, 泥河湾盆地将是我国最有可能发现早期古人类化石的地点。
黄土湿陷机理研究现状及有关问题探讨
许领, 戴福初
2009, 15(1): 88-94, 104.
摘要 (309) HTML (94) PDF (1326KB)(21)
摘要:
黄土湿陷性问题由来已久。20世纪60-80年代, 采用扫描电镜(SEM)和物化分析技术, 黄土湿陷机理的结构理论获得了发展和完善, 当时, 由于不能提供定量的力学参数而很少应用于工程建设。随着土工试验技术的进步以及土力学理论的发展, 克服传统的黄土湿陷机理研究方法的不足成为可能。本文首先论述了黄土湿陷性研究的力学属性; 其次, 提出了黄土的广义湿陷概念; 最后, 从非饱和土力学角度对黄土湿陷机理研究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江西九江红土堆积的粒度特征及成因研究
李敬卫, 乔彦松, 王燕, 彭莎莎
2009, 15(1): 95-104.
摘要 (262) HTML (145) PDF (1476KB)(8)
摘要:
在南方红土的研究中, 区分不同地区红土地层的成因类型是研究区域古环境演化的关键。以江西九江红土剖面为例, 通过系统的粒度分析, 并与西峰黄土、古土壤样品及代表性河、湖相沉积的粒度特征进行对比, 结果表明, 九江红土与西峰黄土、古土壤样品具有相似的粒度分布特征, 而与河、湖相沉积有较大区别。其中, 九江剖面上部的下蜀土与西峰黄土粒度特征相近, 而剖面下部的网纹红土与西峰古土壤样品更为相似, 表明江西九江红土堆积与中国北方黄土一样属于风尘堆积。研究成果为古环境信息的进一步提取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