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9年  第5卷  第2期

显示方式:
清江隔河岩水库杨家槽滑坡稳定性工程地质研究
徐瑞春, 徐同海
1999, 5(2): 2-10.
摘要 (183) PDF (281KB)(9)
摘要:
杨家槽滑坡现已成为一个现代化的新型城镇,基建费用已花掉数千万元,在滑体上居民上千人。新镇址是未经正规地质勘察而定下来的,后经清江地质大队勘测认定为滑坡时,地方政府和市民极为关注。为安定民心,长江水利委员会清江地质大队进行滑坡治理前的地质详勘工作。经过一年多的详查勘探与科学研究,基本查清了滑坡形成的年代(2.2-2.4万年前)、形成机制、滑坡的物质组成与结构以及滑带的特性等,并在滑体内发现一个规模较大的地下岩溶洞穴系统。洞穴沉积物齐全、完整。这个洞穴系统常年过水,成为天然的地下排水通道,对滑坡的长期稳定起着重要作用。结合模拟计算分析,探讨滑坡形成演化模式与过程,进而评价滑坡现今稳定性较好,只须进行局部治理,消除了不良社会影响,使当地人民生产生活秩序恢复正常,并节省了大量的治理费用。
清江水布垭工程坝区三维应力场研究
胡道功, 石玲, 谭成轩, 徐瑞春, 梅应堂
1999, 5(2): 11-15.
摘要 (186) PDF (144KB)(6)
摘要:
水布垭水电枢纽拟建于清江干流深切峡谷地段,重力是决定坝址区岩体稳定与否的关键因素。该文采用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坝区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应力场和位移场进行研究,为工程建设和坝区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
鄂西建始断裂工程活动性评价
汪华斌, 吴树仁, 易顺华
1999, 5(2): 16-21.
摘要 (219) PDF (108KB)(11)
摘要:
本文通过对鄂西建始断裂的几何分形结构和变形结构的分析,结合其新构造活动、现今构造活动特征,探讨断裂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以及形成演化过程。建始断裂分段特征明显,在燕山主期以逆冲作用为主,在燕山晚期以伸展作用为其主要活动特征,在喜马拉雅期则表现为平面左旋剪切活动;在新构造活动期以右旋剪切为主,北段构造活动性相对较强,中段和南段构造活动性相对较弱。断裂在Q1-Q2时期有过明显的活动,其最新活动测试年龄为0.1976±0.16Ma,且现今地震活动微弱,拟定为非工程活动断裂,对附近水电工程建设不存在根本性危害。
三峡库区巫山县新城址王家屋场滑坡研究
张加桂
1999, 5(2): 22-29.
摘要 (244) PDF (179KB)(8)
摘要:
巫山县新城址的地质问题是当前工程地质界关注和争议的焦点,也是库区具有普遍性的问题。王家屋场滑坡是一个具有独特性的滑坡,它的发育具有特殊的区域地质构造和地貌环境。文中详细阐述了滑坡本身的地貌和岩体结构特点,分析得出滑坡经历了先期滑动和后期改造的复杂过程,先期滑动具有多次滑动性,后期改造作用不亚于先期滑坡作用,岩溶溶蚀作用自始至终是滑坡的主导作用,构造破碎为溶蚀作用提供了条件。目前滑坡在整体上是稳定的,但后期改造过程仍在继续,移民工程也严重影响着滑坡的稳定性,尤其应防止水向滑体渗漏。
地球圈层耦合扭转机制及其成因
张永鸿
1999, 5(2): 30-39.
摘要 (132) PDF (246KB)(11)
摘要:
全球扭转构造体系不仅是球面现象,而且波及整个地球。本文着重指出地球圈层耦合扭转的机制,揭示该机制对于板块构造的控制规律。赤道面与银道面的交角达62°36',当银心从北天球移动到南天球时,在公转离心力的驱动下,塑性地幔将向南半球运移而大陆板块则向北半球漂移,从而导致南、北半球的非对称性和两半球的相对扭转。地球的大陆漂移的节律与银河系涡旋周期一致,太阳系内旋转状态相同的行(卫)星与地球同步扭转。
中国经向构造带的竖移运动提要
赵剑畏
1999, 5(2): 40-45.
摘要 (160) PDF (114KB)(7)
摘要:
中国经向构造带以往大多强调其挤压性与张性特征,近年发现其扭性也具普遍性。在中国西部,作者选取川滇经向构造带中的西昌一元谋断裂、南澜沧江断裂为例,综合该区广泛发育的旋扭构造、反多字型等派生构造,提出了该区经向构造带总体上呈右型扭动;在中国东部作者以山西陆台东西侧的SN向构造为例,依据其派生的多字型、旋扭构造,结合出现在东部平原区的实际现象,指出其主要为左型扭动。作者将中国经向构造的东左西右扭动,名为"竖移运动"。这对于研究矿产、地震、地热的分布具有重要意义,也为认识中国大陆总体向南的滑移运动提供了新佐证。
中国大陆山系、断层系的分形分维探讨
朱晓华
1999, 5(2): 46-51,71.
摘要 (303) PDF (135KB)(11)
摘要:
本文以中国为例运用分形理论对山系、断层系及其关系进行了相关研究,不仅判定了山系、断层系的分形性质,探讨了二者分维的地学意义,而且根据分数维的相关性,深入进行了二者关系的探讨,并从一个新的角度探讨了断层系的形成机制。
粤西地区海西-印支期推覆构造初步研究
朱大岗, 孟宪刚, 彭少梅, 冯向阳, 王建平
1999, 5(2): 52-59.
摘要 (156) PDF (151KB)(8)
摘要:
粤西推覆构造带总体沿罗定-云浮-清远-英德一线展布,NE-NNE走向,呈一向SE突出的弧形,长达350 km,由NW向SE推覆,水平推覆距离大于40 km.推覆构造的外来系统为前震旦系、震旦系和寒武系,原地系统为泥盆系和石炭系。它形成于海西-印支期,燕山期又经历了强烈的构造运动、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及白垩纪内陆盆地的沉积作用。后期的剥蚀作用,导致构造窗发育。这是一个经历了强烈改造的同碰撞型巨型逆冲推覆构造带。
鄯善油田裂缝特征及构造应力场
岳乐平, 张莉, 吴诗平, 朱永贤
1999, 5(2): 60-65.
摘要 (278) PDF (71KB)(11)
摘要:
通过野外节理裂缝的观测,钻井岩心裂缝的古地磁定向与倾角测井裂缝解释,分析了鄯善油田构造应力场,得出鄯善油田储层构造裂缝发育方位主要为N30°-40°E,N30°-50°W,为一对NE、NW向共轭断裂。高角度缝和垂直缝为主。
鄯善构造带是近南北挤压作用下形成的,侏罗纪末期燕山期构造运动为近SN向的主压应力模式,形成油田内一系列近SN向正断层,以及测量的NE、NW向共轭断裂。鄯善油田储层断裂是侏罗纪末期燕山期构造运动形成的。
通过倾角测井椭圆井径曲线分析等方法判别的鄯善油田现今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约140°。人工压裂的裂缝方位理论上当为140°,它与320°方位的构造缝如果匹配,可能对压裂产生影响。
措勤盆地林子宗群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
宋全友
1999, 5(2): 66-71.
摘要 (177) PDF (218KB)(6)
摘要:
青藏高原措勤盆地新生代火山活动十分强烈,以古近纪林子宗群火山岩为代表,主要分布在盆地中央隆起带的冈底斯构造岩浆岩带中,在北部坳陷带中仅有零星分布。林子宗群火山岩主要由安山岩、流纹岩、中酸性熔岩和火山碎屑岩组成。岩石化学研究表明属钙碱-高钾钙碱系列;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林子宗群火山岩具岛弧火山岩特点,为喜马拉雅板片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碰撞作用的产物。
库车坳陷滑脱推覆构造成因及油气评价
周新桂, 孙宝珊, 李跃辉, 邵兆刚
1999, 5(2): 72-77.
摘要 (218) PDF (82KB)(20)
摘要:
本文据地震和地质观察资料,解释和阐述了塔里木盆地北部前陆区库车坳陷中、新生界滑脱推覆构造平面、剖面特征,结合前缘隆起区有关资料,提出了库车坳陷滑脱推覆构造的成因机制,并对库车坳陷油气进行了初步评价,认为秋里塔克弧形构造内侧断弯褶皱、楔状三角体及推覆构造前缘盐构造控油有利。
易门铜矿“镜面对称”成矿及意义
韩润生, 孙家骢, 李俊, 马德云, 刘伟
1999, 5(2): 78-83.
摘要 (344) PDF (274KB)(23)
摘要:
本文在列举了大量地质依据的基础上,论证了易门铜矿区西矿带的矿床(点)分布存在"镜面对称"成矿现象,并讨论了形成这种对称分布的力学机理。这一发现无疑对矿床形成和分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本区和类似地区进行成矿预测及矿产勘查具有重要的实际指导意义。
辽河盆地新生代构造演化模式
陈正乐, 马寅生, 王小凤, 吴铁生, 武红岭, 殷秀兰, 陈宣华, 霍光辉, 王庆丰, 郑治宇, 兰秀峰
1999, 5(2): 84-90.
摘要 (187) PDF (181KB)(8)
摘要:
辽河盆地新生代火山岩的分布规律和岩石学特征表明:辽河盆地新生代的构造环境为大陆裂谷。地壳深部资料显示出辽河地区存在上地幔隆起,它控制了浅部构造的发育。而辽河盆地新生代断裂构造组合,反演出辽河盆地新生代4期的构造应力作用方式。为此,笔者将造山和成盆作用纳入统一的动力学机制,提出了辽河盆地新生代构造演化的动力学模式。
同韧性剪切断裂特征及其研究意义
王义强, 吕古贤, 杜子图
1999, 5(2): 91-97.
摘要 (161) PDF (108KB)(8)
摘要:
同韧性剪切断裂是一种新的断裂类型,它既不同于脆性断裂,也不同于韧性剪切带。它是韧性剪切带在一定条件下发展到一定程度转化为宏观破裂的产物,在宏观、微观、地球化学等许多方面独具特征。它的研究对丰富和发展构造地质学理论、地质找矿、地震、地质灾害、工程稳定等许多方面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