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6年  第2卷  第4期

显示方式:
鄂西清江上游及邻区活动断裂分形结构特征
汪华斌
1996, 2(4): 1-6.
摘要 (152) PDF (236KB)(13)
摘要:
本文利用分形理论,分析了清江上游及邻区活动断裂的分形结构特征,进而揭示单条活动断裂的分维值大小,反映了其结构复杂程度、构造发育阶段及构造活动性特性;而小范围地区线性构造分维值的大小反映了不同地区断裂构造的差异运动;同时,探讨了活动断裂分维值与其现今活动强度的关系。分维值可作为活动断裂的定量描述。
贝加尔裂陷新构造特征
易明初
1996, 2(4): 7-14.
摘要 (163) PDF (348KB)(8)
摘要:
贝加尔裂谷系的断裂发育阶段和沉积作用过程基本一致,除沉积作用前的前裂谷断裂已经活化外,整个裂谷系的发育及演化过程大体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即始新世中晚期-上新世早期(E22-3-N21)的开始阶段和上新世中晚期-第四纪(N22-3-Q)的主要阶段。前者属塑性形变,地形反差小,断裂活动弱;后者属脆性形变,地形反差大,断裂活动强。
贝加尔裂谷拗陷是贝加尔裂谷系中发育最早、规模最大的水下拗陷,新构造运动表现明显,升降幅度自西南向东北增大。区内及其四周断块山体及盆地多显示了自西向东翘起的特点。夷平面及冲、洪积扇发生大量拱曲和拗曲。各方向断裂力学属性组合特征,反映了NE-SW向的挤压构造应力场。
青藏高原东北缘最新构造变形的初步研究
戴华光, 贾云鸿, 苏向洲, 陈永明, 刘洪春, 侯康明
1996, 2(4): 15-20.
摘要 (200) PDF (265KB)(16)
摘要:
在分析研究青藏高原东北缘地震、地震形变带及活动断裂带的基础上,确定了NNW向最新活动构造体系。该体系的主体构造是由一系列呈NNW向相间展布的现代隆起带和沉降带组成。青藏高原东北缘最新构造变形是该构造体系活动的结果。另外,还对体系的变形特征及"敏感点"进行了较详细的探讨。
陕西渭北东部区新生代伸展构造网络系统对奥灰水的控制作用
陈昌彦, 王思敬, 王贵荣, 黄克兴
1996, 2(4): 21-30.
摘要 (168) PDF (446KB)(10)
摘要:
本文以新活动论构造观和系统论为指导,建立了渭北东部区新生代伸展构造系统模式,并以岩体结构控制论为基础,系统地讨论了本区构造网络系统对奥陶系灰岩的空间分布、奥陶系灰岩地下水水文地质单元的边界条件、奥灰水单元的补、径、排特征及其富集等方面的控制作用以及宏观指导意义。最后,系统地提出了导水构造网络系统控水的实质。
桂西北高龙金矿床的控矿构造
燕守勋, 孟宪刚
1996, 2(4): 31-35.
摘要 (184) PDF (224KB)(17)
摘要:
高龙穹窿构造是一断块穹窿,而不是"短轴背斜";控制近SN走向金矿化硅化角砾岩带的断裂构造,是典型的调整构造。高龙断块穹窿及其周边的NW向断层和SN向走向调整断层,是高龙金矿床的控矿构造系统。
鸳鸯镇-凤凰山断裂的断层泥粒度分布与断层活动特征
邵顺妹, 邹谨敞, 滕瑞增, 荣代潞
1996, 2(4): 36-42.
摘要 (224) PDF (279KB)(9)
摘要:
本文研究断层泥的粒度分布与断层活动特征的关系。断层泥取自西秦岭北缘断裂带的鸳鸯镇-凤凰山断裂。根据分析结果得出该断裂的运动方式以粘滑为主,兼有蠕滑。文中还对该断裂的活动度进行了探讨。
清江水布垭坝址软弱夹层变形机制分析
简文星, 吴树仁, 徐瑞春
1996, 2(4): 43-48.
摘要 (190) PDF (322KB)(13)
摘要:
清江水布垭坝址软弱夹层的变形机制为:(1)差异沉积作用造成了软弱夹层物质成分和结构构造上的差别,从本质上决定了软弱夹层的变形强度;(2)软沉积变形加强了软弱夹层物质的分异和软化;(3)构造活动导致软弱夹层发生多期次剪切滑动,使软弱夹层中的软弱物质泥化、叶理化并发生揉皱;使相对坚硬的结核和团块压扁、旋转和圆化。
孟中榴辉岩形成和演化和P-T轨迹
陈宣华, 王小凤, 陈正乐, 张青
1996, 2(4): 49-54.
摘要 (155) PDF (262KB)(7)
摘要:
本文研究了江苏东海县孟中榴辉岩富铝单斜辉石中石榴子石出溶作用,利用温压计对榴辉岩中各阶段矿物组合进行了温压估算,由此建立了孟中榴辉岩形成和演化的P-T轨迹。结果表明,该榴辉岩经历了地幔条件下由于降温和可能的升压作用,富铝单斜辉石中出溶石榴子石并形成榴辉岩;榴辉岩构造侵位到高角闪岩相片麻岩基底中;退化变质这3个阶段的演化过程。
燕山地区平衡地质剖面研究
杨农, 陈正乐, 许顺山
1996, 2(4): 55-60.
摘要 (189) PDF (294KB)(7)
摘要:
本文在深入分析燕山地区区域地质背景和地壳表层结构的基础上,确定了中生代构造形变平衡剖面计算的准则和主要滑脱层,对区内3条主要构造剖面进行了平衡计算,并运用各种尺度的多种应变测量数据对计算结果进行了有效核查,得出燕山造山带印支期SN方向缩短率为27.9%,燕山期缩短率为10.9%,较为准确地描述了燕山造山带中生代构造形变的面貌
大山口剪切带大理岩糜棱岩的变形机制分析
殷秀兰
1996, 2(4): 61-67.
摘要 (174) PDF (318KB)(8)
摘要:
大山口韧性剪切带是大别造山带"结晶轴带"内平行造山带延长方向的走滑型剪切带,其内发育的大理岩糜棱岩呈现了各种在绿片岩相变质条件下形成的显微构造,如碎斑构造、S-C组构、核幔构造等。糜棱岩化作用是以方解石颗粒粒度的减小为特征的,这一过程表现了大别造山带古老中地壳应变软化带和局部化带的岩石流变行为和物理状态。根据各种显微标志,并综合宏观特征,得出大山口剪切带总体为以右行剪切为主的走滑型剪切带,并被以正向滑动为主的近水平剪切带所改造。
作者在综合分析宏观及微观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广水地区主要地质及变形事件序列,并指出:大别造山带三维空间上的变形及结构图象,主要是印支-燕山期陆-陆俯冲、碰撞造山运动的变形及造山期后的揭顶、塌陷等作用的综合结果。
铲(犁)式断裂控油模式概析
孙宝珊
1996, 2(4): 68-72.
摘要 (125) PDF (223KB)(11)
摘要:
以塔里木北部油田轮台先逆后正铲式断裂为例,分析了断裂力学性质转化过程中发出的一系列地质现象指出由压性转为张性时,断裂为油气通道;从张性转为扭性时,断裂则封堵油气,并导生逆牵引背斜捕获油气、断裂两盘的上覆沉积层保存油气的控油成藏模式。这一模式同样适用于中国东部正断层控油区。
构造地质研究中应用x光岩组方法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陈柏林, 刘兆霞
1996, 2(4): 73-79.
摘要 (212) PDF (339KB)(8)
摘要:
本文简述了x光岩组分析的特点和样品的选择,重点阐述了石英组构特征与岩石整体变形及石英矿物粒内变形的关系。在介绍石英x光极图转换成石英光轴图的方法之后,作者运用实例说明了将x光岩组方法与其它显微构造及组构方法(如费氏台岩组测量)结合起来,可获得更多的信息用于构造地质研究。
江汉盆地印支期以来区域构造特征探讨
戴少武
1996, 2(4): 80-84.
摘要 (202) PDF (249KB)(15)
摘要:
印支期以来,江汉盆地在特定的大地构造背景、特殊的边界条件等内外因素制约下,形成了多种特定的构造型式,如挤压、推覆条件下的大型褶皱、逆冲推覆;引张条件下的断块,以及构造叠加复合条件下的时间、空间域的转换构造等,同时还有对前印支期构造的明显改造。
古生物迁移,海水进退与地质力学
徐炳川
1996, 2(4): 85-89.
摘要 (197) PDF (206KB)(6)
摘要:
古生物学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形态古生物学阶段、古生态学阶段、古生物地理学阶段和古生物迁移研究阶段。古生物迁移研究是古生物学现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李四光教授早在20年代就注意到古生物迁移现象,并把古生物迁移资料应用于海水进退规程的研究中。到了60年代,李四光教授再次强调古生物迁移研究的重要意义。可以认为,古生物迁移,不仅是地质力学基础理论的一个极重要的研究领域,而且更是地壳运动理论和古生物学发展的一个极重要的研究课题。
流休包裹体在断裂构造研究中的应用
周竞平
1996, 2(4): 90-91.
摘要 (94) PDF (85KB)(9)
摘要:
在断裂变形中,由于构造应力场的作用,断裂构造岩将产生压实、扩容、剪切和重结晶等作用,释放出部分的结晶水、晶间水和裂隙水,形成构造热流体,同时也有来自系统外部的地壳表层或深部岩浆活动的热流体。
广东廉江-化州地区成矿条件及成矿预测
周竞平, 吴淦国
1996, 2(4): 92-93.
摘要 (160) PDF (82KB)(6)
摘要:
廉江-化州(简称廉化)地区位于云开成矿带的西南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