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6年  第12卷  第3期

显示方式:
遥感构造解析与地壳表层结构构造型式——拓展地质力学学科研究的一个方面
李述靖, 郑达兴
2006, 12(3): 279-286.
摘要 (148) PDF (594KB)(10)
摘要:
遥感构造解析是以遥感信息为依据,结合地质调查和地球物理资料进行大地构造研究的一种有效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大陆壳表层广泛发生过不同程度的水平滑动,剪切-推覆构造系统和推覆-拉伸构造岩片是大陆壳表层的两种基本构造型式。中国大陆壳表层构造格局及山川地貌都是新生代地壳运动形成的,对现今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和不同时期形成的矿产资源都有控制和改造制约作用。
遥感技术在湖泊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孟庆伟, 罗鹏, 余佳, 韩建恩, 吕荣平, 孟宪刚, 朱大岗, 邵兆刚
2006, 12(3): 287-294.
摘要 (149) PDF (477KB)(8)
摘要:
近10年来湖泊的研究内容不断拓展,研究方法不断完善,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遥感技术作为科学、快速的调查和监测手段,在湖泊环境研究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介绍国内外遥感技术在湖泊水质监测、湖泊水文参数测试、湖泊变迁调查、湖冰监测、湖泊利用调查、湖泊地质环境调查、湖区生态环境调查、古湖与考古调查等8个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同时,综合评述了各种遥感数据源、各类遥感信息提取技术在湖泊环境研究领域的应用前景。
甘孜玉树断裂带第四纪活动特征
彭华, 马秀敏, 白嘉启, 杜德平
2006, 12(3): 295-304.
摘要 (283) PDF (475KB)(16)
摘要:
甘孜-玉树断裂带位于西金乌兰湖-玉树断裂带的南端,广义的鲜水河断裂向西北延伸的部分,是青藏高原川滇菱形块体向东挤出的北部边界,其结构较为复杂,根据其活动性的差异可分为3个段落:南段由一组斜列的左旋断裂组成,断裂活动形成甘孜左阶拉分盆地,岩桥区地震活动强烈;中段以强烈走滑运动为主,并在断裂北侧形成一系列断陷盆,现今无地震记录;北段自邓柯向北转折,由主干断裂及一系列羽状断裂斜截复合,且以左旋走滑为主,与断裂有关的断陷盆地都发育在断层的西侧,地震活动分散,且活动性较弱。断裂带上的玉树-竹庆段断层谷地是南水北调西线侧雅金沙江-雅砻江调水线路的必经之地,强烈的断层活动以及形成的宽广的构造破碎带,将给工程施工和工程运行带来巨大的困难。
西藏当雄-羊八井盆地的第四纪地质与断裂活动研究
吴中海, 赵希涛, 吴珍汉, 江万, 胡道功
2006, 12(3): 305-316.
摘要 (358) PDF (904KB)(19)
摘要:
在当雄-羊八井盆地进行的详细地质填图工作表明,该盆地中堆积了上新世或早更新世以来多套不同成因的沉积物。其中最显著的是形成于约700~500kaB.P.、250~125kaB.P.和75~12kaB.P.等三个阶段的冰川和冰水沉积物,它们指示念青唐古拉山地区在中更新世以来曾有过三次冰期。对念青唐古拉山东南麓断裂带的研究表明,该断裂带包含了三条次级断层带,它们具有不断向盆地内部迁移和多期活动的特点,其中中更新世以来的几次重要活动分别发生在700~500kaB.P.、350~220 kaB.P.、140kaB.P.和70~50kaB.P.。断裂带错动中更新世以来地层所形成的断层崖高度随着地层时代的变新发生系统地减小,指示该断裂的垂直活动速率介于0.4mm/a~2mm/a之间,其中第四纪期间的长期的平均垂直活动速率为1.1±0.3mm/a,而全新世期间的垂直活动速率为1.4±0.6mm/a.
青藏高原东北缘共和盆地第四纪磁性地层学研究
施炜, 马寅生, 吴满路, 张云峰, 杜德平
2006, 12(3): 317-323.
摘要 (126) PDF (438KB)(8)
摘要:
共和盆地第四纪剖面磁性地层学研究表明,该剖面包含了四个正极性段,三个负极性段,剖面底部地层年龄约为2.11Ma B.P.。结合剖面的沉积特征和已有的孢粉组合特征分析,可以确定该剖面记录了共和盆地2.11Ma B.P.以来的气候变化,且气候发生转型的主要时期依次为1.92 Ma B.P、1.75Ma B.P.、1.40Ma B.P.、1.02 Ma B.P.和0.87Ma B.P.。其主要原因可能是青藏高原强烈隆升远程效应的结果。共和盆地气候变化时间序列的建立为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及环境效应提供有力证据。
内蒙古正蓝旗地区全新世古环境变迁的孢粉记录
王燕, 叶青培, 乔彦松
2006, 12(3): 324-328.
摘要 (174) PDF (279KB)(7)
摘要:
通过对正蓝旗闪电河剖面孢粉资料的分析,重建了内蒙古中部地区全新世以来古植被及古气候的演变过程。全新世早期气候温凉略干,为草原型植被或稀疏草原型植被;中期气候相对暖湿,为森林型植被;后期气候温凉偏干或凉爽偏干,为稀疏草原型植被或草原型植被。
西藏羊八井-林周地区水热成矿系统与模拟
孟宪刚, 邵兆刚, 白嘉启, 朱大岗, 余佳, 韩建恩, 孟庆伟, 吕荣平
2006, 12(3): 329-337.
摘要 (270) PDF (599KB)(12)
摘要:
在区域成矿构造系统的控制之下,羊八井-林周地区新生代水热成矿随着高原的隆起过程,显示了由羊八井向东、时间由新到老、成矿热液氢氧同位素呈现有规律变化,形成一个由断裂网络和热源驱动控制的水热成矿系统。概括三维有限元构造应力场和热模拟对区域构造力、热力驱动的模型进行设计、计算分析,及天然地震统计分析结果,作者认为在研究区存在一个一直延续至今的水热成矿典型区域和通道,具有重要的构造动力成岩成矿的理论意义,并且在寻找构造、热驱动的水热矿床方面得到实际应用。
三维构造应力场分析在胶东招远-平度断裂带中段深部金矿探查中的应用
韩淑琴, 邓军, 杨立强, 王建平
2006, 12(3): 338-344,316.
摘要 (170) PDF (795KB)(12)
摘要:
在建立合理地质模型、力学模型和数学模型的基础上,采用SuperSAP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胶东招远-平度断裂带中段金矿聚集区成矿期应变能和流体运移势的分布进行了计算,发现应变能的高值区和流体运移势的低值区是成矿的有利构造部位,这些信息对该区寻找深部蚀变岩型金矿体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河南木厂河区银、金、铜矿床的构造控矿特征
李毅, 胡海珠
2006, 12(3): 345-353.
摘要 (146) PDF (456KB)(12)
摘要:
河南木厂河地区,位于秦岭-大别山中央造山带的东部,桐柏-大别构造亚带东段。区内以长期活动的NWW-近EW向深大断裂及派生的NWW向,SN向断裂以及平行于东部郯庐断裂带的NE向断裂为主要特征,褶皱表现为形态复杂的宽缓线形。通过调查研究,确认了木厂河矿区存在三个构造岩石单元:核杂岩单元(CC)、超高压单元(UHP)、高压单元(HP).各单元之间发育有大型的拆离断层,有利于成矿元素富集。本区矿床的形成与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折返后的伸展拆离作用密切相关。矿体形成部位主要在核杂岩单元之上,超高压单元之下的拆离断层带。拆离断层对本区的矿化起了重要的控制作用。
青藏高原地热资源与地壳热结构
白嘉启, 梅琳, 杨美伶
2006, 12(3): 354-362.
摘要 (305) PDF (619KB)(29)
摘要:
青藏高原具有独特的地壳结构和高热背景。南部的喜马拉雅地块属于"热壳冷幔"型,拉萨-冈底斯地体属于"热壳热幔"型地块,该区域内中地壳范围内存在一低速高导层,可能为部分熔融岩浆囊,形成了规模宏伟的地热带。高原水热活动带主要出露在喜马拉雅-冈底斯-念青唐古拉之间,>25℃的水热区有283处,>80℃的沸、热泉有近40处。著名的羊八井高温热储地热田,已经建成装机容量达25.18 MW的地热电站,为拉萨输送了大量电力,地热资源在高原能源结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巨大的开发前景和价值。
羌塘盆地构造应力场初步分析
黄继钧, 李亚林
2006, 12(3): 363-370.
摘要 (143) PDF (353KB)(10)
摘要:
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羌塘盆地构造以EW向褶皱和逆(冲)断层及NW向、NE向平移断层为主,偶见NW向、NE向褶皱和近SN向正断层。据构造组合分析、构造解析研究、数理计算及有限单元法模拟,盆地构造变形应力场最大主应力方位以近SN向为主,伴有NW-SE向、NE-SW向和近EW向。表明自印支运动以来长期处于SN向强烈挤压,伴随间歇性(或派生)NE-SW、NW-SE和近EW向挤压。
低级序复杂断块构造应力场定量模型与油气分布
李红南, 黄石岩, 首浩, 刘文业
2006, 12(3): 371-377.
摘要 (240) PDF (464KB)(9)
摘要:
在对现河低级序帚状断块构造体系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沙一、东营及现今3期构造应力场定量模型,研究了构造应力场特征及其与油气分布的关系。研究表明,不同地质时期应力强度不同,应力的方向和大小都有变化,认为应力值由老到新呈增大趋势。最大水平主应力在平面上自帚状构造的撒开端向收敛端逐渐变低,在剖面上随深度增加而增加,断裂带是应力低值区,也是油气富集区。提出应力转换带为应力低值区,也是低幅断鼻构造的有利分布区,还是开发中后期复杂断块油藏剩余油富集区。
歧口凹陷古近纪同沉积断裂对层序和沉积体系的控制
陈莹, 林畅松, 余宏忠, 崔永刚
2006, 12(3): 378-386.
摘要 (142) PDF (740KB)(7)
摘要:
通过对歧口凹陷古近纪的构造格架和主要同沉积断裂的构成和特征分析,指出区内的主要同沉积断裂及其形成的断裂坡折带对古近纪层序和沉积体系的分布起重要控制作用。F1断裂带和东北部盆缘断裂带北段共同控制着北部深洼的沉积充填;东北部盆缘断裂带南段的活动性决定着北次洼的发育;南次洼的发育主要与低凸起周缘断裂带的活动有关。东北部盆缘陡坡断裂坡折带控制了近岸水下扇和扇三角洲体系的发育;西南断阶带的F2断裂坡折控制了辫状三角洲和滨浅湖沉积体系的发育,F1断裂坡折控制低位扇和深湖、半深湖沉积发育以及向凹陷中心方向共生的前三角洲滑塌浊积体系;低凸起南缘断坡带在古近纪早期控制南次洼的扇三角洲或小型水下扇的发育。西南断阶带和F1断裂与东北盆缘断裂交汇处是寻找砂岩油气藏的有利区域。
海南岛鹦歌岭白垩纪红盆中韧性剪切带的地质特征
李孙雄, 丁式江, 范渊, 吕嫦艳
2006, 12(3): 387-392.
摘要 (165) PDF (285KB)(18)
摘要:
鹦歌岭白垩纪红盆中的韧性剪切带由糜棱岩系列岩石组成,发育线理、面理和褶皱构造,具有拆离活动的运动学特征。变形差应力变化在27.2~66.2 MPa之间,变形温度高于500℃.近垂直的挤压和近水平的伸展显示剪切带的形成与深部岩浆上侵作用有关,对进一步认识海南岛燕山期构造岩浆作用以及岩浆侵位机制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地质科学演示报告的美学原则与技术方法
王津, 张平, 邴颖, 王艳
2006, 12(3): 393-398,362.
摘要 (166) PDF (371KB)(5)
摘要:
指出在地质科学演示中常见的一些问题,并结合实践经验,对如何做好地质科学演示提出了一些建议,例如页面布局、配色方案、文字处理、图片压缩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叙述了用PowerPoint制作地质科学演示文稿的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