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3年  第19卷  第2期

地质力学
屯1井差应变分析法地应力测量
白金朋, 彭华, 郑哲夏, 刘崇, 马秀敏, 姜景捷, 李振
2013, 19(2): 117-124.
摘要 (334) HTML (244) PDF (2831KB)(49)
摘要:
介绍了差应变分析法(DSA)原地应力测量技术原理,并采用此法对河南省洛阳-伊川盆地屯1井岩样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该井1153.4~1167.8 m处最大水平主应力为北西向(141°-157°),与钻孔崩落椭圆长轴方位统计得到的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一致;最大水平应力数值小于铅直应力,属于正断层应力状态;主应力随深度线性增大。对该区域注采井网布局给出了建议,即本区注采井网布设应避免与141°-157°方向平行。
汊涧斜坡带阜宁期应力场数值模拟及低级序断层发育规律预测
付晓龙, 戴俊生, 张宏国
2013, 19(2): 125-132.
摘要 (209) HTML (120) PDF (5619KB)(13)
摘要:
汊涧斜坡带位于金湖凹陷西斜坡南部,第三系沉积期间主要经历了吴堡和三垛运动,形成了复杂的断裂体系,属复杂断块油藏,区内低级序断层较为发育。根据断层平面展布确定阜宁期最小主应力方向为北北西350°,采用有限元法建立地质模型并进行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计算得出各应力分布,并据此对低级序断层发育规律进行预测。研究表明,汊涧斜坡带阜宁期最大、最小主应力均为水平方向,形成的低级序断层具有张扭性特征;低级序断层的发育主要受最大与最小主应力差值及剪应力控制,主应力差值控制断层优势发育地区,平面剪应力控制断层走向,剖面剪应力控制断层倾向。
ANSYS三维地应力场数值模拟方法应用研究
刘爱华, 杨清, 吴均平
2013, 19(2): 133-142.
摘要 (343) HTML (440) PDF (6853KB)(47)
摘要:
初始地应力场由自重应力场和构造应力场叠加而成,是深部地下工程分析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针对目前常用的三维地应力场数值模拟方法在维持地应力场分布规律和避免附加位移方面存在的缺陷,进行了ANSYS地应力场模拟方法的比较研究。用java语言编写了针对不同ANSYS版本的初始应力文件合并程序,提出了高版本ANSYS初始应力文件合并的EXCEL简易方法,实现了不需编写任何其他程序、对所有类型单元通用的ANSYS初始应力平衡等效节点反力法,构建了一套实用的ANSYS三维地应力场模拟方法流程。
砂泥岩间互地层等效岩石力学参数计算模型及其应用
王珂, 戴俊生, 冯阵东, 解艳雪, 樊阳, 王媛, 赵力彬
2013, 19(2): 143-151.
摘要 (230) HTML (132) PDF (5942KB)(11)
摘要:
以地层岩石的变形分析为基础,从能量的角度出发,利用应变能理论及能量守恒定律推导出了等效岩石力学参数的一般计算公式,并建立了测井资料计算模型;利用该模型计算了库车坳陷克拉A气田目的层系巴什基奇克组的等效岩石力学参数,并以计算结果为基础进行了应力场及储层裂缝的数值模拟;最后讨论了等效岩石力学参数测井资料计算模型的优点及适用条件。模拟结果显示,储层裂缝集中发育在背斜高点及单斜构造部位,与气田目前的开发实践基本一致,表明了所建模型的合理性;等效岩石力学参数适用于区域性的横向应力场及储层裂缝预测,不适于预测局部或垂向上的储层裂缝分布规律。
矿产地质
下庄铀矿田保存因素研究
张万良
2013, 19(2): 152-161, 187.
摘要 (280) HTML (113) PDF (9313KB)(8)
摘要:
下庄矿田是我国落实的第一个花岗岩型铀矿田,矿床和矿点分布在贵东岩体的东部,受构造、岩性联合控制,矿化类型有硅化带型(群脉型)、交点型、蚀变碎裂岩型和花岗岩外接触带变质砂岩型,矿床形成后经历了华南地壳的新生代特别是晚新生代的隆升和剥露。成矿后的构造活动研究表明,上洞断裂和马屎山断裂是矿田的保矿构造,它们形成时代较新,联合控制了下庄断块的下陷,保护了之前形成的铀矿免受或少受侵蚀破坏,这也是贵东岩体东部有矿西部无矿的根本所在。
内蒙古四子王旗黑脑包岩体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演化
熊光强, 赵洪涛, 刘敏, 张达, 王浩然, 王忠
2013, 19(2): 162-177.
摘要 (225) HTML (71) PDF (10253KB)(8)
摘要:
内蒙古四子王旗黑脑包岩体位于华北板块北缘早古生代增生造山带,主要由花岗闪长岩和花岗斑岩组成。对花岗闪长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四子王旗黑脑包侵入岩体的2个侵位年龄为407.4±4.7 Ma和268.0±2.7 Ma,分别代表洋陆俯冲事件以及陆陆碰撞事件年龄。岩石地球化学数据显示,四子王旗黑脑包岩体属钙碱性系列,逐步向低钾拉斑系列靠近,并且亏损高场强元素。同位素地质年龄及地球化学数据表明,样品具有同碰撞花岗岩特征。结合区域大地构造背景认为,四子王旗黑脑包地区主要构造背景为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板块之间俯冲、碰撞和对接过程,属古亚洲洋构造域,而后期的构造演化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灾害地质
舟曲泄流坡滑坡变形特征及其形成机理
黄晓, 杨为民, 张春山, 申俊峰, 刘廷
2013, 19(2): 178-187.
摘要 (236) HTML (102) PDF (10951KB)(23)
摘要:
以甘肃舟曲泄流坡滑坡的野外详细调查和变形监测资料为基础,探讨泄流坡滑坡蠕滑变形特征和形成机理。研究表明,舟曲泄流坡滑坡发育于坪定-化马断裂内,属典型的巨型断裂带滑坡。该滑坡由多个次级滑坡组成,表现为蠕滑变形特点,且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该滑坡是在内外动力耦合作用下形成的,断裂破碎带是泄流坡滑坡发生的充分条件,断裂活动导致坡体发生塑性流动变形;而降雨是滑坡发生大规模下滑的主要诱发因素;地震、坡脚开挖等对滑坡的发展、演化起到促进作用。因此,进一步研究断裂带滑坡的形成机理和成灾模式,对此类滑坡的防治预警有重要意义。
汶川地震中唐家山滑坡稳定性研究
岳高伟, 李稳哲, 王辉, 赵发锁
2013, 19(2): 188-197.
摘要 (176) HTML (93) PDF (7567KB)(18)
摘要:
根据唐家山边坡滑坡前的基本地形地貌,建立相关模型,采用Mohr-Coulomb准则,利用折减强度法计算其安全系数,并分析在地震波作用下唐家山滑坡的稳定性状况。安全系数计算结果显示,边坡模型在自然状态(即只有重力作用)下的安全系数为1.46,表明边坡在自然状态下是相对稳定的。选取汶川地震最初30秒幅值较大的地震波,对边坡采用自由场边界条件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边坡在地震作用下将在坡面产生贯通的塑性区,这一塑性区与真实的滑坡坡体一致,由于地震加速度的作用边坡将产生较大的位移和速度,这些大的位移和速度在边坡滑坡后将产生巨大的能量,造成灾难和损失。
基于统计损伤模型的直立层状岩质边坡失稳模型
刘红岩, 丹增卓玛, 刘冶, 邢闯锋, 张吉宏
2013, 19(2): 198-205.
摘要 (161) HTML (97) PDF (1149KB)(18)
摘要:
根据直立层状岩石边坡的实际失稳模式,基于欧拉压杆失稳模型建立了直立层状岩石边坡在自重荷载作用下的失稳计算模型及临界高度计算方法。同时基于岩石内部含有初始损伤的客观事实,建立了基于统计损伤模型的直立层状岩石边坡失稳模型,并对两种不同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表明,根据自重荷载作用下的失稳计算模型计算得到的直立岩质边坡溃屈失稳破坏临界高度约为其他研究者相应计算结果的75%,更符合边坡的实际受力特征及破坏情况。基于岩石统计损伤本构模型提出的直立层状岩石边坡失稳模型不但考虑了岩石的弹性模量等参数,而且结合了应力-应变曲线等特征,得出的结果也更符合实际。研究还发现计算参数mε0的变化对计算结果有较大影响,说明在类似问题中考虑岩石的损伤演化特性十分必要。
油气地质
新疆火焰山逆冲推覆构造成油特征
姚宏鑫, 李文圣, 王根厚
2013, 19(2): 206-213.
摘要 (308) HTML (143) PDF (2459KB)(21)
摘要:
将构造演化过程与油气成藏过程有机结合,深入剖析新疆火焰山逆冲推覆构造带的演化过程、动力学机制、构造模式,及其与该区油气成藏的关系。研究表明,地震多发造就了该区油气生成运移的地球化学环境,火焰山构造带从早侏罗世开始的断褶运动和品质良好的烃源岩是有机质演化生烃的重要条件,中侏罗统为主要的储集层段,晚侏罗世沉积的一套厚800~1000 m的棕红色泥岩是侏罗纪油气藏的区域性盖层,断褶构造运动为油气运移提供动力。该地区的勘探已见相当数量的油气显示,以中小油气田为主。火焰山东端与七克台之间的地带是目前勘探的重点区域。
深层砂泥岩储层继承性裂缝发育特征
张奎华, 冯建伟, 戴俊生
2013, 19(2): 214-224.
摘要 (143) HTML (109) PDF (13101KB)(20)
摘要:
西部挤压盆地内低渗性含油气砂泥岩储层构造运动期次多、埋藏深度大、泥质夹层多、高角度网状缝继承性发育,裂缝不仅是油气的有效运移通道,也是储层压裂开发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选择西部天山山前某区块深层砂泥岩裂缝性气藏为研究区,以裂缝形成机制的探讨和研究为突破点,在岩心观察、CT层析成像扫描、成像测井解释的基础上,精细统计裂缝产状、开度、充填度,结合流体包裹体及古应力场划分裂缝发育期次,最后总结继承性裂缝的发育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砂泥岩储层裂缝继承性缝的有利发育条件为多期次构造运动、低应力差、低逼近角度、适当泥质含量或低摩擦因数,岩性是内因,构造应力是外因。